在宁波市农业局工作人员的眼中,家庭农场有着更为严格的定义。他们认为,家庭农场是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专门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并且经过工商部门注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业经营主体。与种养大户相比,家庭农场最大的不同是经过工商注册,变自然人为法人,企业化程度更高。
春节刚过,在浙江省宁波市的成达农场里,记者看到一派忙碌的景象,工人们正忙着采摘新鲜蔬菜。农场负责人杨成达告诉记者,“现在一天至少要装运二三十吨蔬菜到定点加工厂”。
2004年注册成立的成达农场,目前有蔬菜面积1000多亩,雇员近20人,以种植绿花菜、小松菜、菠菜、甘蓝菜等为主,一年的产量超过3500吨,算得上是宁波一个较大的家庭农场。
在杨成达的办公室里,堆满了土地流转合同、农机购买合同等文件。他说,“由于现在种植蔬菜机械化程度在逐渐提高,一个人负责上百亩地并不是难事”。现在,他坐在办公室里,就能指挥雇员种植蔬菜。
记者了解到,像成达农场这样的家庭经营或者联户经营的农场,宁波还有很多。统计表明,宁波注册的家庭农场在400家左右,不少家庭农场年收入都在百万元以上。
在宁波市农业局工作人员的眼中,家庭农场有着更为严格的定义。他们认为,家庭农场是指以农户家庭为基本组织单位,以市场为导向,专门从事适度规模的农林牧渔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并且经过工商部门注册,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农业经营主体。与种养大户相比,家庭农场最大的不同是经过工商注册,变自然人为法人,企业化程度更高。
记者采访得知,宁波的家庭农场主要是由以前的专业大户发展起来的。
记者从宁波市农业局了解到,宁波的家庭农场大多都是通过承租、承包、有偿转让、投资入股等形式,集中当地分散的土地进行连片开发后发展起来的,经营的项目涉及粮食、蔬菜瓜果、畜禽养殖等领域。有些家庭农场还因地制宜,借助当地独特的农业资源、田园风光等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据宁波农业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土地流转率和规模经营率超过60%,50亩以上经营面积的业主(包含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超过6000户,承包经营土地近80万亩,均已具备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
数据显示,在宁波种植类的279家家庭农场中,经营面积均在50亩以上,而普通农户的平均经营面积不足3亩,而且规模经营的亩均效益比散户经营高出15%左右。这说明,适度规模经营提升了农户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提高了种地收益。
“家庭农场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型市场主体,宁波发展家庭农场的做法得到农业部的肯定,这更坚定了宁波发展现代农业的信心。”宁波市农业局局长鲍尧品说,“家庭农场既坚持了以农户为主的农业生产经营特性,又扩大了经营规模,解决了长久以来传统农业低、小、散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家庭农场正在改变中国农业分散的家庭承包经营导致的农民老龄化、兼业化等状况。
据了解,宁波提出今后重点培育一万家家庭农场,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建设,提升1000家左右作为示范性家庭农场。为实现这一目标,宁波已在探索建立土地流转双方的价格协调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和纠纷调解机制,促进流转关系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