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2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发明专利:城市要学会“有效运用”
——访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
本报记者 沈 慧
2012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城市 (不含直辖市)
2012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排名前十位城市 (不含直辖市)

近日,2012年我国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不含直辖市与港澳台)发布。有关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它与城市竞争力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又该如何看待发明专利的城市实力差距?记者就此专访国家知识产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陶鑫良教授。

决定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记者:今年的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已经出炉,您对此做何解读,您认为发明专利授权量与城市竞争力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陶鑫良:分析2011年和2012年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上的城市名单,可以发现,榜上城市几乎没有变化,只是排名顺序稍有变动。另外通过各地GDP总量可以看出,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和企业创新能力的高低,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经济发展动向。

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生产规模化、技术先进性的传统竞争模式已转向技术专利化、知识产权化的现代竞争模式。一个城市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往前联系着发明专利申请量,往后联系着发明专利拥有量,往往反映出这个城市的科技创新系统状态与知识产权管理情况。而城市综合竞争力包括很多方面,比如品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等,其中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即科技竞争力。所以,一个城市的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及其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决定了这个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而从2012年我国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上的这些城市来看,的确都是我国科技竞争力以及综合竞争力较高的一些城市。

企业唱主角城市动力强

记者:陶教授,诚如您所观察到的,这两年我国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十位的城市几乎没有变化,您认为这一现象背后有什么深层次原因?另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数量与研究力量不如其他许多城市的深圳市,为何能够再占鳌头?

陶鑫良:我国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位之所以富集在上述城市,主要有两点,一是这些城市科技较发达,二是这些城市的知识产权工作抓得好。一方面,发明专利申请是技术开发的“衍生物”,有研究开发的肥沃土壤才有发明专利申请与授权的开花结果,这些城市都是传统上我国科技较发达的城市,其中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长三角地区有4个,珠三角地区有2个,还有建国后“大三线”工业建设重点基地的西安、成都及武汉、长沙。另一方面,这十个城市都是我国较早的“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或者“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市”,当地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工作积极、善于创新并且颇见成效。

深圳发明专利授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企业占比最大。另外深圳也有许多达到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国际水准的企业,例如华为、中兴等,这些大型企业都是我国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很大。与此同时,我国部分城市的知识产权工作还停留在“政府主导”阶段,“政府拉着企业走”,有时还“九条大牛拉不动”;但在深圳,却已经开始呈现出“企业推着政府走”、“企业唱主角”的景象,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已经成为深圳许多企业自觉的追求和行动,深圳一些企业自身开始充溢着内生的勃发的知识产权需求与活力,这就是深圳遥遥领先的重要原因。

多举措提升专利的“力”与“利”

记者:发明专利授权量既然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那么又当如何让发明专利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发挥更大作用?

陶鑫良:发明专利授权量可以是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但更优化的指标应当是该城市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因为发明专利授权量与城市竞争力既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也不能认为两者必然成正比。

首先,有效的发明专利拥有量才是真正的发明专利拥有量。因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发明专利的数量支撑应当注目于城市的有效发明拥有量。

其次,从质量角度说,发明专利之间的技术含量与经济价值可能相差悬殊。比如一件“大树型”核心发明专利的竞争优势远远大过一万件“小草型”从属发明专利,因而支撑企业乃至于城市与国家科技竞争力的主要是“大树型”发明专利。故提升城市竞争力更需要高“含金量”的发明专利,应当从单纯的“数量战略”转型向“质量战略”。

再次,从专利布局讲,当代知识产权竞争态势正向“发明专利组合”的“专利整体布局”发展,企业之间的“专利联盟”层出不穷;企业之间的专利并购和专利诉讼此起彼伏、合纵连横。因而,我国各城市的发明专利拥有量推进战略也应当因势利导,聚运整合,向这一方面推进。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发明专利是企业与城市激励科技创新与推进产业发展的工具,发明专利授权的目标主要在于“有效运用”和“运用有效”,一项发明专利的申请、授权和维持的整个生命周期,也应当始终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与推进。

因此我国各城市及其企业应当进一步科学增加发明专利拥有量,并在此基础上更注重提升发明专利的质量水准及其有效运用,只有这样发明专利才会为城市竞争力的提升发挥更大作用。

南京:筑创新名城

“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和科技创新名城。”这是南京确定的目标。在2012年我国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不含直辖市)中,南京位居第3名。

围绕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较高特点,南京市实施积极引导政策,以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为基础,研究专利的转让、许可、质押等各种专利交易方式,促进专利技术运用与产业化。2012年南京市列支1000万元知识产权战略推进专项资金,用于推进企业专利信息利用、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重大专利技术二次开发和产业化等。2012年60家企业被评为市知识产权示范培育企业。135家企业通过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验收,其中21家获省贯标优秀企业。

南京市还注重培育聚焦高端产业,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产业功能布局和知识产权产业集中度,重点建设软件、智能电网、平板显示、生物医药、物联网与未来网络等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基地。通过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了知识产权产业集中度和产业竞争优势,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推动产业转型和创新发展。 文/本报记者 沈 慧

武汉:育优势企业

在过去的一年里,武汉市在2012年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中位居第七。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武汉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深入开展企业培育工程,出台政策文件,充分支持企业发展。截至2012年底,武汉有50家企业提出申请,认定7家优势企业,培育企业33家。华烁科技等5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

企业“培育工程”,是按照企业知识产权发展能力状况等因素,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批企业作为武汉市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有针对性地加强其知识产权工作,健全、完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机构与政策,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保障企业知识产权经费投入,提高企业知识产权专利信息利用水平,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能力,引导其向武汉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武汉市知识产权强势企业等典型企业发展。

对于入选培育工程的企业,武汉市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工程,组合相关区、代理机构与企业集聚园区签订托管协议,建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平台;目前武汉市设立的知识产权质押授信突破了100亿元,实际贷款达到8亿元,2012年1-10月武汉地区7家商业银行共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4.3亿元,为企业贴息资金达到300万元;同时还积极为企业专利技术项目转化、企校专利转化对接、专利信息利用等提供优惠,投入720万元支持中小企业25项专利实施项目和6项企校专利实施对接项目,其中,2012年1-10月企业专利申请8052件,占全市总量的45.9%。文/本报记者 沈 慧

深圳: 提供“定制式”“处方式”服务

深圳市连续4年位居城市榜单第一位,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功不可没。近年来,深圳市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用足用好全国首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PCT国际专利受理审查中心落户深圳等有利政策,创新知识产权“定制式”、“处方式”服务模式,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推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力促进了深圳经济有质量的稳定增长和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近年来,深圳市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加强自主创新。一是为自主创新优势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定制式”服务,继续为华大基因研究院、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以下简称“光启”)建立审查绿色通道,上门开展业务培训。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专门批示要求,为光启提供“定制式”服务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2年11月底,光启完成超材料领域1230项底层发明专利的覆盖,占过去10年全球超材料领域专利申请量的80%以上。二是为腾讯公司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提供“处方式”服务,制定《为腾讯公司提供知识产权与标准化服务工作方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专利风险管控培训等“处方式”服务。三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取得进展,制定出台《深圳市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若干措施》,建立政府再担保的运作机制,有效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四是促进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结合成效显著。举办“企业专利与标准结合策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等培训;指导组建深圳市新能源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深圳市生物医药专利联盟,优化整合联盟成员知识产权和标准化资源,提高运用知识产权和共同抵御风险的能力。五是知识产权业务网上申报系统和商标预警系统不断完善。2012年1—10月,通过网上系统共受理广东省著名商标认定申请118件,发出预警通知6985件。

文/本报记者 沈 慧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