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能够将工作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直接挂上钩,中亚管道建设就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机会。”这是中石油股份公司副总裁兼中亚地区协调组组长孙波生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在他看来,只要能把自己和民族大业紧密联系,任何奉献和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任何理由懈怠。在海外事业的最后一个岗位上,孙波将这种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
2007年7月,中土能源合作启动,中亚天然气管道必须在2009年年底建成,是两国政府共同确定的目标。孙波受命组建中亚天然气管道公司,这也是他职业生涯的又一个高峰。
在这个岗位上,孙波用生命换时间、用智慧换空间,带领着中国石油人和海外员工,用28个月完成了别人需要6年才能完成的工作,使长达1833公里的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
领命中亚管道项目
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需要充足的能源保障。中石油谋划从东北、西北、西南、海上建设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引进海外油气资源。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就是这一宏伟战略中的重要一步。
中亚天然气管道作为中国建设的第一条跨国输气管道,无经验可循,工期又仅有28个月,而国际同类型管道建设最少需要6年。
就在《中土天然气购销协议》和《土库曼阿姆河右岸天然气产品分成合同》签署8天后,中石油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蒋洁敏对孙波说:“党组决定派你到海外搞中亚管道建设,想征求你本人意见。”事实上,身为工程建设公司总经理的孙波,几天前已经听说了这个项目,早已准备将战略重点移向中亚。孙波立刻领命。
当然,孙波能被委以重任,与他有着丰富海外经验密不可分。孙波已经在海外打拼11年,有着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较强的国际问题处理能力。而且从整体上来说,经过海外战场的锻炼,中石油的工程队伍能力也大大提升。
“智慧加拼命”应对挑战
速度就是竞争力!中亚天然气管道能否如期建成,牵动各方的战略选择。
“中亚天然气合作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面对集团公司党组的厚望和重托,孙波代表全体建设者斩钉截铁地说:“头拱地也要按时把中亚天然气输回国内!”
信念和决心是成功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在紧迫的工期压力下,孙波深知,要干成这个项目,必须“智慧加拼命”。
怎么办?孙波带领管道建设者,提前详勘、提前初设、提前动迁设备、分两批提前采购72万吨钢材……这些举措为如期建成管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单线变双线、直缝变螺旋是他指挥管道如期建成的点睛之笔。最初可研报告中推荐采用单线建设方案,然而调研发现,由于管径太大,国内钢管生产能力有限,国际上也难以及时供应。如果采用单线方案,工程建设将面临巨大风险,按期完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孙波在中亚天然气管道可研方案的评审会上据理力争,最终确定了缩小管线管径的双线建设方案。
从直缝管到螺旋缝钢管的转变,更是孙波的大胆尝试。孙波组织专家一次次精确计算,得出结论:大量选用螺旋焊管比只选用直缝焊管可减少供货时间约0.9年至1.4年。经过3个多月的充分交流,乌方、哈方终于同意采用螺旋缝钢管。从直缝管到螺旋缝钢管,突破了中亚国家的技术标准和技术传统,意味着中亚国家完全接受了中国标准,从全局上为确保项目工期提供了决定性的条件。
神奇的“中亚管道速度”
28个月中,整个中亚管道团队都处于一种超常的高负荷工作状态。作为领跑人,孙波更是如此。他几乎没有休过一个周末,除去睡觉的三五个小时外,他几乎都在工作。中午开会,误了饭点,就在会议室里拿盒饭。他在中亚各国间奔走,创下了几百万公里夜间飞行纪录。他恨不能黑夜当成白天过,一天掰成两天过,行李箱随时整装准备出发……
2009年12月,中亚天然气管道如期建成投产!孙波带领全体建设者,充分发挥整体优势,创造了“中亚管道速度”!
中亚天然气管道是一条纽带,将中亚各油气合作项目连成整体。当中石油集团党组提出建设中亚油气合作示范区时,孙波带领建设团队殚精竭虑,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中石油集团副总经理汪东进这样评价孙波,他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借鉴国际先进成熟的管理工具和经验,不断探索管理国际化之路。
目前,中亚天然气管道日输气能力达到8900万立方米,年输气量接近全国天然气年消费量的四分之一,对我国调整能源结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