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2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央行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多重因素致物价上行压力增加
金融宏观调控重点在于防范通胀风险
王信川

本报北京2月7日讯 记者王信川报道: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12年第四季度)》指出,展望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依然较强,在宏观政策的协调配合下,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态势。

从国内情况看,推动内需增长的积极因素也在增多。随着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力度逐步增大,收入分配改革推进,居民收入增速有望较快增长,结构逐步改善。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会趋于增大。当前各地发展热情较高,在城镇化、信息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投资需求仍比较旺盛,基础设施、产业升级以及技术改造等投资领域比较多。此外,中国经济已经历了一段去库存过程,工业生产对需求回升和预期变化更为敏感,也有利于经济稳定增长。前期宏观经济政策预调微调的效果已逐步显现。中国宏观调控经验更加丰富,力度和节奏把握更趋适度,这都有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还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部分经济体债务负担沉重。从国内情况看,近期投资回升尚主要依靠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推动,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够稳固,部分领域投资冲动持续较强与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相对不足并存,结构不平衡问题仍比较突出。

报告认为,物价短期可能受到供给冲击等影响,中长期看则主要取决于总需求、产出缺口和经济的结构性变化。经济增长相对稳定,粮食连续九年增产,工业生产和供给能力充足,这些因素都有利于物价保持基本稳定。

但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多方面导致物价上行压力增加的因素。一是随着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逐步趋缓,那些劳动相对密集且可贸易难度较大的农产品、服务业价格可能会经历一个趋势性上升的过程,同时资源性产品价格也有待逐步理顺。二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供给曲线可能会变得更陡一些,此时物价对需求扩张的敏感度会更高,经济回升和需求扩张可能会较快向CPI传导。三是全球超宽松的货币环境还会持续较长时间,主要经济体量化宽松政策不断加力,潜在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也需关注。需要特别关注预期变化可能对未来物价产生的影响。在经济转轨发展阶段,金融宏观调控需要始终强调防范通胀风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