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 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2月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菜贩的“苦恼”也挺多
□ 本报记者 杜 芳 徐 胥

四面八方运菜车开进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按照菜品分类停靠,二级蔬菜商或骑着小三轮,或直接开来面包车开始选购,装满车后又运往北京及周边的市场。

1月25日下午,曹江涛夫妇从河北省固安县拉来了3804斤芹菜,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抵达菜市场时已经中午了,匆忙吃了桶泡面,就开始了一天的生意。

“有2420斤是昨天有人订的,今天1.9元一斤卖给了订单客户。”曹江涛说。记者看了看他的记账本,当天的地头收购价1.85元,这2000多斤菜曹江涛可以赚121元。“平时从地头上拉过来,一斤涨一毛钱,但因为是大客户拉得多,所以涨5分钱就卖给他了。”

因为车太多,曹江涛没有抢到更好的车位,从山东、河南等地来的拉着1万多斤菜的大车依次排列,将曹江涛的小货车挤到了角落。两个小时过去了,只有七八个人前来询问菜价,有的一听1.9元转头就走,有的上前扒拉菜,嘀咕着:“菜倒是挺好的,就是太贵了。”真正前来买菜的只有两个二级菜贩,各要了两百多斤。

“还没卖完呢?”同村的菜贩向曹江涛打招呼,“今天大车太多,砸行了!”“这菜不赖啊。”“现在谁还管不赖呢,都看价钱。”

记者在市场走了一圈,山东的菜价在1.5元至1.6元,河南的卖到1.7元左右,相比而言,曹江涛没有价格优势。但是从外观看来,大车拉的芹菜经过长途运输,茎秆有些蔫软,颜色也不如当天采摘的那般新绿。

“山东等地种菜规模大,地头价本来就便宜,经过运输后,蔬菜质量没有我们新鲜,卖得比我们便宜,限制了我们的价格。”曹江涛说。“但是如果雨雪天气,这些大车过不来,我们的蔬菜就能卖个好价钱。”

记者拿着曹江涛的账本细细算起来:3804斤芹菜的收购价共计7037.4元,从固安到北京往返需要200元的油钱,走高速过绿色通道不收过路费,到新发地市场的进门费需要120元,购买袋子等费用需要100元至200元,这批菜至少每斤要卖1.96元才能收回成本。

天色渐晚,曹江涛还有七八百斤芹菜没有卖完,往常这个点他基本上卖完要返回河北了。过来看菜的人再问价钱时,他开始按照1.85元的地头价卖出。“菜剩的太多,拉回去再拉来就更赔钱了。”

下午五点半的时候,曹江涛摸摸车上还剩的芹菜,感觉温度下来了,赶紧拿来棉被盖上。这时的菜价变成了1.8元。“1.8元不是赔本了吗?”“赔本也得卖,再晚这菜该冻了。”最终,曹江涛以1.8元的价格卖完了最后145斤菜。整个算下来蔬菜的销售收入比地头支付费用多出79元,但是如果算上油钱等,曹江涛当天是赔本的。

“市场价格一天一个价,所以有赚有赔,正常每天的收益是八十元到一百元,也有两三百元的时候,但是一个月赶不上一两趟。”曹江涛告诉记者,“因为收益不好,同村已经有些菜贩子选择这几天休息,但是我还是要送,因为你不送他就会送,送的人越少市场的价格会越好。”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