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承接方式 实现产业提升
皖江城市带隆起创新高地
文晶 白海星

本报讯 记者文晶 白海星报道:以“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为总体目标,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线,3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扎实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实施,全面提升建设水平,使示范区经济社会呈现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引领安徽崛起的重要增长极。

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詹夏来认为,实施皖江示范区规划,是顺应国内外产业转移新趋势、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的客观需要。自2010年以来,皖江示范区按照“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创新承接”的要求,着力推进“创新发展、跨江发展、集约发展、绿色发展、联动发展”,努力实现科学承接与发展新突破。

为进一步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皖江示范区着力推进创新发展,通过承接方式创新、自主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在承接中培育和壮大装备制造、原材料、轻纺、高技术、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据统计,2012年1至11月,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518.8亿元,增长3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887.8亿元,增长15.5%;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8%,比全省高0.8个百分点。

推进跨江发展,对拓展产业承接空间至关重要。示范区按照产城一体的发展思路,依托中心城市,发挥长江黄金水道的作用,推动行政区划及产业空间布局调整。

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示范区大力推进集约发展。示范区内95家开发区对投资强度提出明确要求。国家级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不低于300万元,市管省级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不低于200万元,县管省级开发区亩均投资强度不低于150万元。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推进绿色发展,才能促进产业与生态协调。3年来,示范区把区域资源承载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作为产业承接和布局的重要依据,积极承接和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确保不因产业承接而影响生态和人居环境。

推进联动发展,深化区域分工协作,是示范区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推动中部崛起战略而采取的实际行动。近3年,安徽着力推进省部联动,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20多家中央部委或单位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科学、绿色的创新承接,皖江地区不仅正在形成产业的集聚效应,而且实现了产业在转移中的提升。”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说,蓬勃发展的皖江示范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版图的新热点,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的新高地,有力带动了安徽加速崛起,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示范区综合实力逐步提升。去年前三季度,示范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90.1亿元,占全省的62.8%,较上年增长12.6%,分别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0.6个和4.9个百分点。1至11月,示范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530亿元,占全省68%,增长15.9%。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