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公司时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2.566亿美元价格击败美国江森自控和日本NEC的联合竞标,并获美国政府同意——
万向成功收购美国A123公司
韩叙

本报北京1月29日讯 记者韩叙报道:北京时间今天凌晨,美国当地时间1月28日晚,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IFUS)正式宣布,同意万向集团收购美国A123系统公司(A123 Systems)。

至此,这场历时5个多月的跨国收购案接近尾声。万向集团将与A123就该项收购进行交割,预计近期完成。这不仅是中国民营企业成功收购美国知名公司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万向集团在传统制造业基础上加快向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里程碑。

据了解,美国A123系统公司于2001年在麻省理工学院成立,并于2009年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是美国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锂电池制造商。该公司提供的锂电池以高功率和高能量密度、寿命长和较高的安全性能领先于市场,其技术面向的产品领域为下一代交通运输、电网储能和消费应用产品。作为清洁能源汽车产业的标杆性企业,A123公司不仅得到美国政府大量资助,还与美国通用、德国宝马及上汽集团等主流汽车厂商建立了供应合同关系。

2012年3月,A123公司因电池召回事件,经营陷入困顿。此时万向提出投资动议,之后经多次协商,双方于2012年8月16日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后因A123无法满足协议规定的相应条件取得后续投资,于10月向美国破产法院提交了破产申请,并先后引出美国江森自控、德国西门子、日本NEC等企业参与竞标。12月8日,万向在A123公司破产拍卖中以2.566亿美元价格击败美国江森自控和日本NEC的联合竞标,成功拍下该公司除政府及军工业务外的所有资产。

根据收购交易内容,万向将收购A123公司汽车、电网储能和商业业务资产,不仅包括其所有的技术、产品、客户合同以及其在美国3个州的所有工厂设施,同时也包括A123在中国的阴极粉制造工厂以及与上汽合资的上海捷新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股权等。收购完成后,万向将持续为A123提供资金支持,并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强A123公司工程和制造能力,促使其继续保持核心业务增长。

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具备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能力的企业,万向自1999年以来致力于清洁能源产业研发,已在大功率、高能量聚合物锂电池、一体化电机及驱动控制系统、整车电控系统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果,拥有1.2亿安时锂电池、2000台套电动力总成的产业能力。

有关专家表示,此次收购将进一步确立万向在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领先优势。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表示,集团将充分利用现有产业研发和制造能力,同时结合A123公司的团队和技术优势,加强双方之间的协同效应,促进动力电池产品性能和技术的大幅提升,加快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进程,共同拓展全球战略市场。

新闻分析

收购之后挑战更多

韩 叙

一波三折,步步惊心,历时5个多月的跨国收购案,终于尘埃落定。然而,收购成功仅仅只是万向加快迈向清洁能源产业高端的开始,如何将先进技术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市场检验,万向还面临更多新的挑战。

首先是来自技术的压力。作为美国专业开发、生产磷酸铁锂电池动力电池的高科技企业,A123现有技术至少领先国内市场五六年时间。成功收购无疑将使万向在动力电池研发及制造方面获利,加快本已处于国内动力电池领域高点的万向布局中国市场的步伐,带动国内电动汽车格局的整体优化。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看,收购带来的高端技术、产品、生产线会不会是一个可能造成研发停滞故步自封的发展陷阱?如何抵制抱着金砖睡觉的诱惑,把买来的金砖变成生产金砖的能力,万向并非高枕无忧。

其次是来自市场的考验。此次收购意味着万向在动力锂电池技术方向上,将沿着磷酸铁锂这条路走下去。这样的方向有没有市场风险?毕竟在锂电池正极材料中,目前比较成熟的有磷酸铁锂、锰酸锂和三元材料,究竟哪种电池更加安全高效还没有定论。

应该说,收购国际先进企业及其先进技术,是一条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捷径”。但“捷径”往往是与高风险相伴的。面对收购这把“双刃剑”,拿到只是第一步,用好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