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自主创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两拨千斤”的奥秘
刘松柏

晋东南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项目,100余家单位、5万多人参与研发建设,这么大的项目,静态投资只有大约100亿元,但是其影响和带动作用可不小。

可估算的方面,特高压电网在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优势明显。与500千伏交流相比,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送功率大4倍至5倍,理论损耗则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相当于每年减少标煤消耗超过400万吨;因为输送容量大,可以减少材料使用量,降低电网造价10%至15%左右……

不可估量的方面,1000千伏特高压的建设较大程度地满足了缺电地区的用电需求,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攻克了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培养了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带动了输配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壮大。

100亿元的静态投资,带来了成千上万亿元的产业和收获,科技创新充分展现了“四两拨千斤”的力量。之所以能如此,关键还是在于科技创新,瞄准了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了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地实现了产学研协同攻关。

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动力,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最贴近市场、最了解市场,最能把握市场需求。因为有了前期周密的论证、规划和设计,有了对市场前景的坚信和判断,在特高压项目上马过程中,尽管面对着一些质疑,国家电网公司依然心无旁骛协同攻关。与此不同的是,部分国外本来领先的企业因为市场狭小而停下了创新的脚步。

当然,创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总体上来说,我国的创新能力还不足,与国外相比还有差距。但同时也要看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在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进协同攻关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我们应该有这个科技自信,过去,别人没干过的事,我们不敢干。现在,别人没干成的事,我们自己有信心、有能力干成,而且会干得更出色。晋东南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项目的成功就是最好的明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