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
城镇化进程中要高度重视与“三农”有关的问题,注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本报北京1月26日讯 记者赵登华报道: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今天表示,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应高度关注两个和“三农”有关的问题。
陈锡文是在今天举行的中国经济年会上作上述表示的。陈锡文认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城镇化将成为经济增长强大的动力。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还有许多值得高度关注的问题。
第一,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必须重视粮食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供求关系问题。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这些年来虽然粮食产量快速增长,实现了“九连增”,但从实际情况看,它仍然是明显赶不上社会对农产品需求的增长速度。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业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之后,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对粮食等农产品的需求会快速增长。要保持城镇化不发生停滞和逆转,就一定要保障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一定要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建设。
第二,城镇化进程中还要重视农民的城镇化问题。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6.22%提高到2012年的52.57%。但要注意的是,2011年城镇常住人口与城镇户籍人口的差距超过了1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我国2011年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不足35%,也意味着有约2.3亿左右的城镇常住人口并没有真正成为他所在城镇的居民。农民进城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我们解决得比较好的是城镇提供的就业机会。但还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好:一是住房问题,二是社会保障问题,三是子女教育问题。所以,今后推进城镇化,一定要注重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使城镇化更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
厉以宁: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以初次分配为重点,把二次分配的重点放在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上
本报北京1月26日讯 记者赵登华报道: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今天表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初次分配上,应从七个方面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厉以宁是在今天举行的中国经济年会上作上述表示的。厉以宁认为,目前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中,所形成的初次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公平。因此,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初次分配上,当然,二次分配也重要。
对收入分配改革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建议:一是尽快健全完善市场,早日形成生产要素的供需双方公平竞争的环境,早日形成商品生产者之间公平竞争的环境,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初次分配的规律、规则,包括工资标准等要认真审查,该取消的取消、该修改的修改,以贯彻市场作为初次分配的基础条件原则。二是让农民成为清晰的产权主体、明确的市场主体,让土地的流转在各个产权主体、市场主体之间有序地进行,制止土地使用中的“寻租”行为,保证农民有财产性收入。三是在劳动力市场上应该让买方和卖方,也就是雇主和受雇者的地位趋于平等,消除不对称行为。四是在工资、福利、升迁机会等存在差别的二元劳动力市场结构存在的情况下,要提高职工的教育程度,使他们有更好的机会能够升迁。五是要鼓励农民和低收入家庭的成员自行创业,创办小微企业。六是在当前要扩大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让有能力上学的人和家庭困难、没有机会上学的人都得到同等受教育待遇。七是二次分配也重要,在中国现阶段下,把二次分配的重点放在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上。
李德水:
切实加强对信贷市场的监管,积极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本报北京1月26日讯 记者赵登华报道: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李德水今天表示,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要切实加强对信贷市场的监管,积极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李德水是在今天举行的中国经济年会上作上述表示的。李德水提出,央行推出了存贷款利率可以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下浮动的政策,向利率市场化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但离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实践已经证明市场确实能够提高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所以,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是金融体制改革中的一项必然选择。
利率市场化的本质是由央行直接规定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转变为间接的调控,西方国家的经验证明,央行基准利率对市场的影响力十分强大而有效。所以,如何建立央行的基准利率制度是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环节。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规模不大,深度和广度都还不够等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的过程,所以建立和完善央行利率调控体系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
由于目前我国正处在实行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央行对利率市场的调控体系正处于建立和完善的阶段,市场规则也还很不健全,信贷市场上出现一些乱象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信贷市场的监管。总之,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既要发挥市场配置资金的优越性,又要使央行在执行国家宏观政策中更好地发挥利率工具的调控作用。此项改革要精心设计,积极稳妥推进,又要实事求是,不设定具体的时间表,确保我国金融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