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知识前沿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1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湖泊休养生息
本报记者 佘惠敏
制图:郎 冰
资料来源:《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研究情况概述》,《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

巢湖、滇池、太湖……在一些地方,湖泊暴发蓝藻水华的水污染事件频发,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如何拯救中华大地上这些星罗棋布的明珠?

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是世界难题

“我国一共有2400多个湖泊。跟我们日常生活比较接近的四五十个湖泊当中,大约有80%以上湖泊问题较多。从我国这几十个人口密集区的湖泊看,五大湖以及城市湖泊,基本都处在中富营养与富营养化状态。一些中型湖泊也处于富营养的状态。我国已成为富营养化湖泊的重灾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国际湖泊环境委员会常务理事金相灿教授说,“这是世界性课题,具有长期性与艰巨性。”

这些富营养化湖泊基本都是浅水湖。事实上,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国际上很多湖泊治理的经验都是深水湖泊为主,而浅水湖泊基本在东亚地区,东亚地区很多地方经济还不发达,大多没有开展湖泊治理研究,主要是中国在探讨浅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

金相灿认为,中国湖泊富营养化的发展趋势严重,但并非不能治理。

随着人类活动的干预、污染物的增加,湖泊的污染越来越高,外源负荷越来越多,同时污染到一定程度开始治理。“人们期望只要钱一投水质就好转了。结果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因为污染过程中产生的内负荷,以及水生态系统发生的退化,湖泊一旦污染了,对它的治理会有滞后效应。”金相灿认为,“但对这些湖泊的污染持悲观论,是不必要的,只要你去治理,只要你下决心,把污染源控制好,它的水质就会改善,它的营养状态就会好转。例如巢湖尤其是东巢湖这几年水质有所好转,治理‘五小’工业起了很好的作用。所以从巢湖等湖泊污染源的控制效果可以看出,水质是可以改善的。”

水生态问题比水质问题更严重

作为湖泊污染治理专家,金相灿本人曾在洱海工作了26年。过去曾经大规模发生过水华的洱海如今已成为湖泊治理当中的一面红旗,一年有9至10个月水质保持在二类。

“我们经过调查评估发现,富营养化湖泊有一些特点,水生态所面临的问题比水质问题要严重。”金相灿表示,实际在污染过程中,总氮、总磷、COD、藻类这几个常见指标远不能反映一个湖泊变化的情况。“这些超标只是湖泊问题的冰山一角,生态系统的破坏比水质的破坏更为严重,如果仍按目前的治湖思路,湖泊水污染形势将难以改善。”

富营养化的湖泊会出现生态系统退化、面积缩小、生物量下降、多样性减少、结构简单化。“凡是富营养化的湖泊食物链都出现问题,杂鱼多了,小型化了,而小型化的鱼都是吃浮游动物的,浮游动物被吃掉太多,藻类天敌就少了,藻类增加。”金相灿说,受到污染的湖泊,很容易有一点污染物进去水质就产生问题,也就是水体易污染化,这给湖泊的水污染治理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金相灿认为,从湖泊治理的角度看,不仅有水华问题、物理问题,还有湖泊水生态问题,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实行水污染治理,必须要从水质走向水生态的转变,真正从重视水源涵养林、湖荡湿地、滩泊的保护工作来保护整个水生态。”

治理湖泊需构建流域生态文明

“要治理一个湖泊,首先要进行绿色流域建设。”金相灿指出,湖泊的水污染与富营养化状态直接反映整个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环境污染程度和生态水平,建设一个与湖泊水环境保护目标相匹配,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绿色流域,是湖泊环境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的关键之所在。要坚持“让湖泊休养生息”为指导思想,以“建设绿色流域”为基础和核心,采取“污染源系统控制、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湖泊水体生境改善、系统管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治湖新思路,构建流域管理与生态文明构建体系等六大体系。

公众参与是湖泊保护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力量。“湖泊治理没有公众参与是没法做好的。”金相灿给出三条建议:第一,在流域当中的居民可以通过居委会,对该湖泊如何保护提出要求、建议,包括报告一些湖泊的信息;第二,湖泊治理当中的面源污染与老百姓息息相关,比如与养牛、养猪、养鸡、农田施肥都密切相关,必须让公众一起交流,找到既发展生产又少施肥、少污染的有效方法;第三,发挥公众的监督作用,如洱海的湖滨带都是村内老百姓进行监督管理。

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

富营养化是水体由生产力较低的贫营养状态向生产力较高的富营养状态变化的一种自然现象,指湖泊、水库、缓慢流动的河流以及某些近海水体中营养物质(一般指氮和磷的化合物)过量从而引起水体植物(如藻类及大型植物)的大量生长。富营养化将引起水质恶化、味觉和嗅觉变坏、溶解氧耗竭、透明度降低、渔业减产、死鱼、阻塞航道,对人和动物产生毒性,加速湖泊老化,从而使湖泊生态功能和水功能遭受破坏。

湖泊富营养化是当今国际重大水环境问题之一,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目前中国正在开展富营养化的研究及其综合治理。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从天然环境中接纳氮、磷等物质,由贫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过渡,进而演变为沼泽或陆地。但这一过程极为缓慢,受水体自身的特征、循环周期、所处地质环境与气候环境的性质共同影响,需几千年甚至上万年时间。具有富营养化特征的水体受地理特征的改变、营养物质排放量增多等人为因素干扰,将会促使和加速水体富营养化。例如水库的修建,导致了气候的改变并改变水体的流速、流量,如三峡大坝、滇池防浪堤。

营养物质的增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原因。淡水水域藻类大量增殖的限制因子主要是磷、氮,碳、微量元素或维生素也是影响因子。在正常情况下,水域中藻类可利用的氮远比磷多,故磷成为最主要的因素。农业施肥和水土流失、畜牧业、渔业、污水灌溉、城镇地表径流、大气沉降等是氮磷等营养物质富集的主要来源。

湖泊富营养化评价是水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准确评价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状态是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能为湖泊的富营养化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一般以反映湖水中藻类数量的综合指标——叶绿素a(Chl-a)作为占主导地位的评价指标。实际评价过程中,一般选择与叶绿素a关系最为密切的总氮(TN)、总磷(TP)、生化需氧量(COD)、透明度(SD)等指标。

(黄慧慧 李 祥 杜春兰)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