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聚焦三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冬日田园采莓忙
——京郊休闲农业发展见闻
本报记者 杜 芳

在北京市通州区张家湾镇小耕垡村的草莓采摘园,红彤彤的草莓羞答答地垂挂在青藤上。随着1月10日北京草莓季启动,京郊草莓采摘园迎来了疯狂消费,特别是周末人流不断,许多都是以家庭为单位来采摘。

在北京的水果超市,最近一周草莓的价格平均14元一斤,而草莓采摘园内,新鲜草莓一斤卖到100元,展示区的草莓400元一斤。尽管差价这么悬殊,草莓采摘还是供不应求。“北京是全国最大的草莓消费市场,在采摘园里,既能采到带着露珠的蔬果,又能体验采摘乐趣,所以广受欢迎。”小耕垡村一家采摘园的种植人员李海明说。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休闲消费投入的增加,再加上休闲农业本身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这些因素营造了京郊休闲农业的红火势头,仅北京通州区去年一年就增加了六七十家休闲观光种植采摘园。

“说来也怪,现在的城里人来乡下种地,乡下的农民却在自己的土地上打工。”小耕垡村村民徐玉秀笑着说。休闲农业发展起来后,吸引了不少市民来采摘园租地耕种,有些聘请园区的农民帮着种,京郊农民也因此有了租地和打工双份收入,再也不是靠地种粮,望天吃饭了。

徐玉秀告诉记者,原先当地的农民种玉米种小麦,一年一亩地毛收入还不到1000元。现在光一亩地收租就1000元,在园区打工平均一个月还有工资1800元,收入大大增加。当地比较大的休闲农业企业,50%—60%的员工都是这样的“双收”农民。

市民乐了,农民乐了,休闲农业企业主却有些发愁,用工和资金成为摆在休闲农业企业面前的普遍难题。

北京毅能达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贾东旭告诉记者,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许多农民更愿意放下锄头,去做产业工人。对于整个种植业,招工越来越难了。光有地找不到干活的人是麻烦事,要是一味提高工资招人,企业的成本跟销售不成正比企业也赚不到钱。

北京京东农合农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建国说:“做休闲农业的人形容这个产业是‘痛并快乐着’,休闲农业能为大家提供快乐和健康让人高兴,但企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占地上千亩的采摘园每个月负担的工资支出几十万,而且每年的地租等费用也是几百万,即使什么都别干,费用支出一年一千多万,压力确实很大。”

相比其他农业企业,休闲农业的前期投入可能更大、收效更慢、风险更高。就拿大棚上的草帘子来说,休闲农业因为要做观光采摘,为了美观且保温效果更好,需要改草帘子为棉被,但这样一来,就比普通种植业增加了十倍的投入。但是投入多,不一定收得回,有京郊农业企业曾经因为一场大雨损失上百万元。

休闲农业还面临着贷款难的问题。因为许多园区都是租赁的土地,银行贷款有要求,租赁的土地及其上面的建筑物不能作为担保,因此个人筹资的企业还是很多。这些投入只能在以后一点一点收回。

编后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全国休闲农业营业收入达2400亿元,各类休闲农业园区超过3.3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800万人,全年接待游客超过8亿人次。

2012年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大局。

在乡镇企业总产值中,以休闲为主的第三产业占到四分之一。休闲农业在消费需求拉动下,发展持续提速,成为新亮点。

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一般休闲农业企业都是依傍大城市建立,找到合适的地块、寻求合理的租赁土地价格的难度越来越大;银行贷款难、招工难,工资及种子、材料费的逐年增加,都加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休闲农业要发展,需要有关部门切实落实国家扶持中小微企业政策,需要企业自身抓住机遇,在规范管理、培育品牌上下功夫,不断拓展领域、丰富内容、提升内涵,让更多的人感受休闲农业的魅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