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皖北治理采煤塌陷区动真格
近期治理率达到50% 稳沉区域治理率达到90%
文晶

本报讯 记者文晶报道:《安徽省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2012-2020年)》日前下发。规划明确,坚持“先搬后采”等原则,按照省和各地美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齐备、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搬迁安置点。

皖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是华东地区电力的主要供应地,同时也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建设规划》确定的全国14个国家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和6个煤电基地之一。多年来,煤炭开发在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使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形成较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区。安徽省专门出台近远期综合治理规划。

按照规划,从2012年到2020年,该区域计划新建安置点173个、安置人口超过39万。

2012年至2016年(近期),淮南、阜阳、亳州、淮北、宿州、蚌埠等六市计划搬迁村庄404个,新建安置点92个,安置人口23.18万;2017年至2020年(远期),搬迁村庄296个,新建安置点81个,安置人口16.23万。

规划明确:采取土地复垦、交通水系治理、塌陷区地下充填治理等措施,使塌陷区近期治理率达到50%,远期治理率达到70%,其中稳沉区域的治理率达到90%;塌陷村庄旧址土地复垦率达到60%,实现塌陷区村庄搬迁安置用地占补平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得到积极改善。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绿色矿山建设等工程,使塌陷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据了解,2009年至2010年,安徽省组织实施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省市两级财政和采煤企业共投入资金50.7亿元,搬迁村庄414个,新建安置点108个、惠及24.3万人。2011年实施了131个自然村搬迁,新建安置点53个、安置人口5.56万,基本实现了先搬后采。2009年以来,中央、省、市三级财政共投入资金16亿元,实施了塌陷区土地整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等国家和省级各类项目40余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