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笔者第一次乘坐春秋航空班机从北京飞往上海。飞机起飞时间是早上6:30,返程时间是晚上10:00。凌晨出发、晚上返回,虽然旅程披星戴月,但带给笔者的新奇体验却胜过了疲倦。从地面到机上,春秋航空的差异化服务贯穿其中——这从一个侧面表明,春秋航空善于挖掘春秋的利润空间。例如,多交钱可优先登机免去排队、“商务经济座”有VIP值机,不但有餐食还能享受更宽敞的座位等。
在佩服王正华董事长能将航空公司做到如此“接地气”水平的同时,这次旅程也让笔者对春秋产生一些担忧。
过去数年来,春秋的优势在于低成本廉价航空的定位,用不提供机上餐食、相同的舱位、不改签不退票等方法来降低成本,提供相对低廉的机票价格。但是春秋新推出的“商务经济座”明显打破了这一原则,如果说之前春秋航空的市场受众是来自于对票面价格敏感、因私出行的人群,那么“商务经济座”这种在廉价航空设“头等舱”的行为是否依然能得到这部分旅客的认同?
或许春秋航空偏离了“平民经济学”的盈利法则。市场竞争与军事战争无异,两者都是针对具体目标的搏斗。作为国内唯一的廉价航空公司,春秋航空一直有自己独有的发展路径,从不效仿全服务公司、行业龙头而达到自己的运营水准。这种一击奏效的方法也是在民营航空全线没落的当下,春秋航空依然能赢得市场的原因。
当年王正华创办春秋航空,目的是让票价更亲民,受众清晰与低成本概念是春秋航空的光环,也是他们一直坚守的阵地。在价格上,国内各大航空公司都难以和春秋航空匹敌。如今春秋航空开始“延长战线”与国有航空公司展开“全线产品”的竞争,这相当于在平原上开战,前景不容乐观。
2012,是笔者结识春秋航空的第4年,对他们来说最大的改变可能是上市。上次见王正华,他正在做一个微博访谈,依然在解释春秋航空“黑名单”事件。或许,王正华比任何企业家都需要更多的认同和理解。当春秋航空成为了公众公司,类似工作会做得更多,但更关键的是,上市之后,当股本扩张、春秋航空资产规模扩大后,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特色?
2012年是春秋收获的一年,春秋开通了上海至曼谷,杭州、重庆直飞香港等多条热门航线,中国第一廉价航空公司从国内走向国际,并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欢迎。
那么,2013年王正华将如何带领春秋走向更大的舞台,去做一个有国际竞争力的“草根”,大家都充满着期待。 (《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