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刺骨,湿疹复发,自知一种药水止痒特灵,便急去问诊。不料,此药无货,因药价3元,几乎零利润,已经停产。大夫开了100多元的新药,可疗效甚微。
“廉价经典药”缺货,引发看病贵令人不满,而酿成救命难却是人命关天。由于售价12元的鱼精蛋白长期低价薄利,生产企业先后减产或停产,导致全国多地库存告急,心脏手术积压现象屡屡出现。
面对“廉价经典药”退市,药厂、医院各执一词。药厂因GMP改造使成本上升,加之原料涨价,生产不挣钱甚至赔钱的廉价经典药会导致亏损。当下,国家拨款只能维持医院五分之一的正常开支,医院销售药品可得高于批发价15%的批零差价且可免税。价高利大,医院自然青睐高价药。
从局部看,各方各说各理,但从全局看,一眼就发现各方注重自家利益的倾向。现实是,“廉价经典药”萧条现状应尽快改观。
第一,要靠政策支持,给企业一个合理的利润空间。推进廉价经典药正常生产,必须调整国家药物定价机制,为“特事特办”开绿灯,让企业有钱可赚。对那些基于实际情况不允许调价的,政府应考虑酌情补贴。当然,廉价经典药重新定价也不能按比例一刀切,而应根据市场实际情况提价。同时,尽快列出医疗机构必备的常用廉价药目录,纳入医保范畴。政府应对廉价药的生产和临床应用作出明确规定。
第二,要推进医药分离,建立促进医院使用廉价药的激励机制。现行医疗体制对于“以药养医”现象显得很无奈。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医药分离”,截断这一“坚硬的利益链条”,廉价经典药才会叫好又叫座。具体说,变“药中取利”为“医中取酬”,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使医生通过医疗服务就能获得与其付出相应的收入。
第三,相关各方要共同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呵护生命,是我们要共同承担而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行医售药虽是经营创收手段,但本质上是呵护人类健康。不可否认,一定时间内,由于生存和利益的原因,以药品销售为主要创收渠道的医院,很难做到主动使用廉价药;以争取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的药厂,很难做到赔本生产廉价药。但是,从共同承担的拯救生命的社会责任考虑,有关各方应当合力推动廉价经典药更广泛、更有效地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