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占总数的85%
⚪ 水利部门已出台规划,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保护各类水源
⚪ 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和应急机制需要完善,备用水源建设亟待加强
“微生物指标、毒理指标……”登录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网站,这些检测结果赫然在目。日前,北京市自来水集团通过网站向社会公布供水水质信息,市民首次可以查询管网水水质及出厂水水质的相关指标,数据显示,2012年第四季度各项水质指标全部达标。
自来水安全总能牵动人们的敏感神经。每一滴水从源头到水龙头需要经历复杂的过程,水源水质、水处理工艺、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等都可能影响自来水水质。专家指出,自来水安全应该从源头抓起,加强水源的保护和改善是根本之策。
自来水从哪里来
北京城区东北80公里外,由潮白河上游潮河、白河两大支流汇流而成的密云水库,是北京最重要的地表水源地,大多数北京市民喝的自来水就是从这里来的。按照2010年发布的《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显示,我国共有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4555个。
根据取水来源不同,可以将水源分为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地表水源主要是指从河道、湖泊、水库中取水,地下水源主要是指从地面以下不同深度含水层中取水。
“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在水量、水质和变化特征等方面有较大差别,很多人认为地下水经过自然过滤,水质比地表水好,这个概念并不完全正确。”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陈明介绍,我国对水库型水源地的保护工作高度重视,从总体上说水质状况最好,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相对稳定,但部分地下水域背景值偏高,加上污染,水质不合格情况同样存在。
从总体上看,我国目前的水源地水质安全状况尚可。2012年,水利部对列入全国重要水源地名录的175个水源地进行年度检查,结果表明,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水源地占总数的85%。
保护水源政策频出
近年来,我国在饮用水水源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编制完成并印发实施了《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开展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公布制度,启动了重要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推动地方加强水源地的保护。
去年,国务院批复《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陈明认为,《区划》明确了江河湖泊的水体主导功能,让大家知道周围的水体是做什么用的,并且按照功能要求,分类制定了水质保护目标,提出了相应的管理要求,今后将在推动饮用水源的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区划》采用两级体系。一级区划分为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四类,二级区划将一级区划中的开发利用区进一步细化为七类。其中,以饮用水为主导功能的二级水功能区共687个。陈明指出,饮用水源区等类型水功能区,要优先进行保护,率先实现达标。
按照《区划》对不同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水利部门提出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并提供给相关部门,为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提供了参考依据,并以此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从而更有效的保护各类水源,防治污染。
供水安全“质”“量”共抓
今后,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城乡供水安全,陈明表示,需要从“质”和“量”上统筹加以考虑。
从质上来说,“目前,我国对水资源的监控能力还不足,迫切需要健全我国饮用水水源地的安全监管体系。”陈明介绍,我国已启动国家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建设,用三年左右时间,建立重要取水户、重要水功能区和主要省界断面三大监控体系,基本形成国家、流域和省级水资源监控管理系统,将对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实现水量水质在线监测。
其次,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专门的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和评价方法,水源水质标准仍依据水源地保护区的环境质量标准。陈明指出,我国需要加快完善饮用水安全保障有关标准体系,制定出台饮用水水源地管理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
与此同时,需要完善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我国多数城市的饮用水水源单一,这迫切需要加强备用水源建设。”陈明指出。
而从供水量上说,到2015年,我国将力争实现新增供水能力400亿立方米,这需要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和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逐步完善区域供水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