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区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考”
合肥经开区再拔中部头筹
记者白海星

本报讯 记者白海星、通讯员张和允报道:近日,商务部通报了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度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合肥经开区继续实现领先进位,在参加评比的131个国家级经开区中排名攀升2位,跃居全国第13位,在中部六省的国家级经开区中,连续3年拔得头筹。同时,合肥、芜湖、马鞍山3家开发区均位居中部前十。

据介绍,该年度纳入评价体系的共有131个国家级经开区,其中90个曾参加2010年度评价活动,41个为2010年后升级或设立首次参选。此次国家级经开区大考,在中部六省16家国家级开发区中,除合肥经开区外,安徽还有芜湖经开区、马鞍山经开区2家进入10强榜单,分别居第3、5位,列全国第21、30位,其中在体制创新指数方面,安徽的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4个经开区均获得满分。

近年来,安徽强化工业强省战略,强力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全面实施科学承接、绿色承接战略。其中合肥与毗邻南京的芜湖、马鞍山等地以国家级开发区为承接平台,大力推动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发展,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按照合肥市“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发展新高地”的要求,合肥经开区始终坚持“大工业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一手抓顶天立地的大项目,一手抓前景无限的新项目。汽车及零部件、家电电子、装备制造、快速消费品等支柱产业集群升级,产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95.6%,联合利华、日立建机、海尔等一大批先进的现代制造业大项目快速发展,产值均已突破百亿元。现在,该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叉车、冰箱和低速船用柴油机生产基地。

目前,全区产值超10亿元企业41户,其中超50亿元企业12户,在全市工业企业10强中占据了6席。同时,近年来相继引进的航嘉电子、宝龙达、联宝电子、花王日化、尼普洛等一批高附加值、低污染的大项目、好项目,也带动了一批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链,打造产业集聚基地。仅联宝入驻,就已经有12家配套企业在合肥建立运营中心,另有28家正在洽谈,电子信息产业链正加速完善,以联想为代表的电子信息千亿产业正加快形成。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开区新型工业化发展,合肥经开区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规模化”路径。目前全区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84家,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充分利用区内17所高校资源,实现科技成果转化800多项,累计新增高新技术产值400多亿元,仅去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就达2140件。2011年,经开区还荣获中国产学研界的最高荣誉——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如今,全区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已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70%,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区工业经济的比重达到35%。

一直以来,合肥经开区致力于在政府服务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服务优势,延长服务链,搭建系列平台,做好“服务集成者”,为企业提供便捷、个性、专业化的服务。

去年春节一过,该区有关部门就逐户走访了区内168家规模以上企业,摸清了企业和项目的现状,梳理出180个问题,为企业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了很多现实问题。同时,该区还不断强化诚信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以“软环境”的不断优化,来确保“硬环境”的显著提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