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遭遇冷冬,商场在提温的同时注意科学管控,室内高温情况有所改善,说明相关措施起到了作用。然而,个别商场依旧“温暖如夏”,能源浪费较严重。
商场并无故意浪费能源的动机。症结究竟在哪里呢?一方面监管难,商场温度到底是否超标,超标又如何处理,谁说了算,谁来管,尚不清晰;另一方面,以商场为代表的许多公共建筑在设计之初,就没有合理的空气调节和循环系统,难以破解楼层越高越热的“烟囱效应”,不少商场有心无力,更多商场缺乏花大价钱改造的动力。
其实,冬季商场高温并非无解。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应当成为强制措施,公共建筑的产权方应该认识到,节能改造的钱必须花;更应当充分运用经济杠杆,建立能效交易机制,让商场感觉到,节能改造的钱花得值;还应当培育起成熟的节能服务市场,让商场明白,节能改造的钱该怎么花。
说到底,建筑节能“未雨绸缪”胜过“亡羊补牢”。新建公共建筑能耗控制应当、也必须始于规划阶段,从建筑材料的使用、空调系统的设计、照明器具的选择等多方面入手,消除种种商场高温之“因”。
再次盼望冬季商场温度不再成为人们的话题,也盼望多年的讨论能力促我国建筑节能迈出更坚定、更清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