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两天,全国多地被严重的雾霾笼罩,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更是连连“爆表”。一边是微博上各种抱怨、各种吐槽、各种段子,一边是交通台主持人被“飘红”的路况图吓了一跳——原以为这种天气条件下人们会自然而然“少开一天车”,没想到路上车辆一点儿没少,满眼都是拥堵路段。两相对比,引人深思。
去年我国颁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国务院部署了加强大气污染综合防治重点工作,此次雾霾中北京市首次启动了“重污染日应急方案”。但是,对于减少“生活性公害”,如尾气污染、浪费水电等,除了政府部门的相关工作,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反思自身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在追求生活便利的同时考虑肩负的公共责任。
城市是一个共同体,即便个人制造的污染不大,但千万人的叠加累积就是挥之不去的雾霾。曾经采访过一位低碳生活主义者,坚持绿色出行、节约水电、垃圾分类,尽管力量微薄,但他相信:“至少因为我,这世界会减少几吨排放。看似渺小的行动,汇聚起来就是希望。”
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量。雾霾之中,每一个掩鼻而过行色匆匆的路人都在提醒我们:同呼吸,就要共担当。从自己的行动开始,改变生活,改善环境,让天蓝、水碧、山青的美好愿景在一点一滴的努力中,更加清晰,更早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