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周末旅游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3年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查干湖冬捕
冰湖腾鱼自壮观
□ 管培利 李己平

羊皮袄、狗皮帽子、凿冰、下网、马拉绞盘、冰湖腾鱼、全鱼宴……每一处都显得神奇而不可思议。

查干湖蒙古语为“查干淖尔”,意为白色圣洁的湖,南北长37公里,东西宽17公里,水域广阔,素以“北国大湖、塞外风情”著称。每年冬季,银装素裹的查干湖冰面上都会上演“冰湖腾鱼”的冬捕胜景。

查干湖冬捕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说源于史前,盛于辽金,辽代自圣宗起,直至天祚皇帝每年都要到查干湖凿水捕鱼,并举行隆重的“头鱼宴”、“头鹅宴”。悠久的历史可以在现在每年举行的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直观地感受到:锣鼓、法号震天响起,“首领”、鱼把头、手捧哈达的少女、头戴各式面具的表演者们分别进场表演:采集圣火、跳祭祀舞、诵“祭湖词”和“醒网词”……冰面上的古老仪式,完全成了一场令人热血沸腾、忘掉寒冷的狂欢。

紧接着“祭湖·醒网”之后就是捕捞头鱼。经验丰富的鱼把头在冰面上仔细寻找出最有可能出鱼的地方,然后示意渔民凿冰捕鱼,渔民不一会儿就用专门用来凿冰的“冰镩子”在冰面上凿开一个大窟窿,然后人们就会用“抄捞子”捞出一条巨大的活蹦乱跳的“头鱼”。这些年查干湖的游客越来越多,“头鱼拍卖”也成为查干湖冬捕吸引人注意力的重要一环。激烈的叫价争抢中,象征着吉祥好运的头鱼拍卖总能把现场的气氛推向一个高潮。

“祭湖·醒网”和“头鱼拍卖”后就可以进湖观鱼了。在天地一片雪白之中,汽车行驶在辽阔的冰面上,可以试想:人车在冰面上行驶、“胖头鱼”在冰面下穿行,共游于查干湖,人与自然共生共存。

当大部分游人赶到湖面上观看出鱼的壮观场面时,渔民们却早已在严寒中忙碌了几个小时。渔民都是在凌晨天未亮时就已出动,狗皮帽子、羊皮袄、毡嘎达(靴子)、特制捕鱼工具,“全副武装”的查干湖渔民坐着马车、趁着夜色奔向早选定的下网地点。虽年年都捕,但渔民们还是仔细地按规矩来:在下网的过程中,用“冰镩子”在冰面上每隔一段距离凿一个窟窿,一共凿几百个,然后像缝针一样穿杆引线下网。下网得花好几个小时,每个窟窿都得用五六匹马拉动绞盘牵引大网。

做了几个小时的前期工作和忐忑等待后,终于要收网了。渔民们将绞盘固定在冰面上,用马拉动冰面下长达2000多米的大网。如果冰上没有雪,光照和冰层厚度又适中,那么,就能看见一张巨大的渔网在冰面下缓缓移动,壮美异常……

出鱼时,几匹马不断地转圈拉动绞盘,伴随着出鱼口腾腾的“热气”,一条条大鱼“蹦”上冰面,同行的游客们看到冰面上的大鱼都赞叹连连、满心欢喜,有的游客还没等鱼完全出水就已经“指定”为是自己的了。冰面上的鱼不断堆积,有时能堆成一座座“鱼山”,而站在出鱼口看,似乎有出不完的鱼,因为查干湖冬捕,普通的一网有时竟能捕捞出10多万斤的鱼。

但是,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看出,渔民们拉上来的网里没有一条小鱼,每条鱼拎起来最起码都有几斤重,大的得二三十斤。这是查干湖渔民们世代传承下来的不成文规矩:只捞大鱼,不捕小鱼。渔民们用于冬捕的渔网都是6寸的网眼,这样的网眼让渔民们可以“漏掉”5年以下的小鱼。对自然的敬畏、对生灵的尊重、对人在天地之间的恰当位置……查干湖的鱼把头和渔民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规训,世代相传下来才有了年复一年的冬捕大“丰收”。

当地人不断向客人自豪地介绍,查干湖自举办冰雪渔猎文化旅游节以来,冬捕的单网捕捞量不断刷新纪录,2009年曾以单网出鱼量16.8万公斤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在饱览“冰湖腾鱼”胜景的同时,说不定你就有幸亲眼见证一项新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诞生过程呢!

饱了眼福的同时不能亏了口福。查干湖旁有很多农家饭馆,到农家饭馆里来一顿全鱼宴,看着外面寒冷的冰封湖面、吃着热气腾腾的刚捕捞的“胖头鱼”,到此一游,足矣。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