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杂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年度汉字里的“中国梦”
□ 贾华强

2012年年末,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中国网络电视台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2”揭晓。经网民推荐、专家评审、网络票选等环节,“梦”字脱颖而出,成为“年度国内字”。

梦想的存在,总是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相关联的,对老百姓来说更是如此。从远处说,还在数千年前的中国历史上,就说出了“苟富贵,勿相忘”这样带有“大同”萌芽意识的话语,并影响了数千年的中国历史。

进入到20世纪以后,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开始有了微妙的改变。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在利用这种体制取得经济发展成功或正在取得成功的一些国家中,例如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受到破坏和久久压抑的复兴之梦,不可抑制地跳了出来。这种梦想变为现实的距离如此之近,如此之可以触摸,以至于在“汉语盘点2012”活动中,中国人齐心合力地将“梦”字选为“国字”,这一最能概括年度特征和情绪的一个汉字。

中国梦是复兴梦,同样与强国富民有关。说是复兴梦,是因为中国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沿。一则资料介绍,一直到1820年,中国的工业经济产值仍占世界工业经济产值总量的32.8%,几近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因而中国梦实现与否的前提,首先体现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国际比较,能否达到或接近中国应有的位次。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梦,离我们只有8年时间。在这一追梦过程中,对于老百姓来说能够实现的基本梦想,就是国家明确提出要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因而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同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也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无疑是辉煌而鼓舞人心的。

天上不会自动掉馅饼,中国复兴之梦也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在笔者看来,它要取得最大程度的成功和实现,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体制的完善及目标的合理性,是不可忽视的任务。

推动一个国家富民梦的实现,形成国民的整体凝聚力,其关键点并不在于富裕阶层,不在于如何锦上添花,而在于如何提升弱势群体和贫困阶层的生活水平。当然,提升弱势群体和贫困阶层的内生增收能力,恐怕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最困难、也最根本的环节。

新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终于找到了适合现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济体制,这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体制目前无疑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是,只要我们能够不断从别人的经验教训中汲取对我们有用的东西,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深化改革,就会形成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跨步前进的巨大动力。这一点,我们从中国以转型国家身份能够超越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上,不是得到了最好的证明了吗?

富民梦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人无压力轻飘飘,国无压力也同样会轻飘飘。但这种压力必须合理而现实,不能为了制造这种压力而把大家搞得狂躁或抑郁了。美国的住房美梦之所以对许多人而言成了一枕黄粱,就在于这个梦对他们来说可能过于虚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