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静观细品是人文
□ 姜天骄

如果你深深热爱着某种事物,就总会找到一种合适的语言描绘出它的美好。这种语言也许是文字,也许是另外一种表达。

马未都先生的私人博物馆——观复就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北京郊区新规划的一片土地旁,“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几个字从庭院深处透露出神秘而令人向往的光芒。

“观复”一词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意思是说,世间万物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观复”博物馆由此得名。

50元一张的门票,在众多博物馆免费开放的今天应该说并不便宜。毕竟,饱藏中华瑰宝的故宫博物院门票也只有80元一张。这里没有很多游客排队参观,院落清雅,一间小小的售票窗口前展示着5幅精致的卡片,有紫檀满雕双龙抢珠条柜、当阳峪窑剔缠枝牡丹纹盘口瓶……都是馆藏精品。工作人员会指着上面的图案让你挑选一种,所选中的卡片就将作为你进入“观复”的门票证明。

在博物馆的入口处,会有工作人员在你的卡片上打孔并缠绕一条金丝小绳,制成精美的书签。这样一个小小的创意之举立刻博得了参观者的好感,有人欣喜地盘算,如果有机会还会再来,就可以集齐一套5枚这样的书签了。

进门迎面看到的是家具馆。展品的陈列看上去更像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居室,而不是一座静态陈列的博物馆。室内琴声绕梁、檀香弥漫,仿佛可以触摸古人的温度。仔细观察这些家具,会联想到很多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譬如正襟危坐、拍案惊奇等等。

古人说:站如松,坐如钟,从他们的座椅设计上就可见一斑。很多坐具看上去并不舒适,但是却向人们传递了一种威严感。这些家具蕴含着古人的生存哲学:尊严第一,舒适第二。

古人将桌和案也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这种区别除了形制上,更讲究的是精神层面的。譬如我们常用的成语拍案惊奇、拍案而起等都属于情绪表达,而像拍桌子瞪眼则属于另一种情绪的表达。可能我们平时并不在意,跟“案”相关衍生出来的词汇其实非常丰富:文案、方案、草案、议案等等,都与“案”有关。由此可见,古代文人办公常用的是案,而非今天所说的桌子。

观复博物馆中,古典艺术的文化价值随处可以体现,正如马未都先生所言,中国文化强调的并非是物质层面的东西,而是以人文精神为本。

说到人文精神,值得一提的还有观复的门窗馆。马未都先生在解读古代门窗文化时喜爱引用一句唐诗: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门窗入诗,且意境如此之美,可见古人赋予了门窗多么高的文化价值。

置身门窗世界,精湛的木雕工艺俯仰皆是,美不胜收。在众多木雕图案中,从孝道、忍让到忠义、读书,每一扇门窗仿佛都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它的文化内涵已经成为中国古人传统的教科书。可以想象,在没有影视的年代,母亲抱着儿女站在自家门窗前,教给他们这是花、这是草、这是山水、这是水浒、这是三国……

在这里,每件物品都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他们被主人看似精心安排却又随心所欲地摆放,只等待人们可以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仔细观赏。你可以欣赏青瓷的优雅、含蓄,也可以欣赏紫檀的深沉、华贵,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感受到一个优秀民族的智慧财富。

一座博物馆,格局可大可小,并不需要海量的藏品,也没有必要去争论哪一件才是真正的镇馆之宝。但它要引人领略某一方面的造物精华,塑造见识广博、向往文明的民众。

在中国内地,现已有400多家私立博物馆登记注册,他们的现实经营状况各不相同。博物馆从来不是一个致富产业,未必所有经营者都有雄厚的财力可以维护一座博物馆的永续发展。马未都先生靠的是他在文博领域的名气,而更多的私人博物馆如何在经营与发展上获得良性循环还有很长的路需要探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