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兴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兴产业要探索发展新路子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司长 綦成元

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来,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国发展迅速,2011年,一些省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幅均在20%以上,并形成了一批上千亿元规模的产业集群,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力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三网融合、合同能源管理、电子商务、生物技术服务等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带来消费模式、生产方式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变革。以超千万亿次计算机、第四代移动通信、大规模基因信息处理、超材料、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等为代表的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引领我国产业向研发制造高端延伸。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要落实十八大要求,更好地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第一,要尽快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方面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另一方面是为了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调整产业结构,抢占国际竞争的先机。第二,要进一步提升产业的创新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建立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基础上的产业,必须探索创新发展的新路。第三,要加强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利用信息、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造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提升传统工业的智能化、绿色化水平,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不断开拓新的服务业态。

为了更好地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作用,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从我们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看,这一要求非常重要,也非常及时。《决定》实施的两年多里,各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中央号召,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壮大,一些发展初期的不协调、不健康、不可持续的问题也有所显现。例如,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支撑能力不足,一些领域终端应用市场仍未有效启动,创新发展生态环境的相关配套措施尚未形成有效体系等。同时,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还出现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结构性产能过剩的苗头。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加强引导,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一是加强统计监测和信息引导。在近期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分类目录的基础上,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和监测体系,促进产业合理布局。

二是鼓励和支持地方集聚发展优势特色新兴产业。促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与金融等资源聚焦到发展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发展企业,解决区域产业发展同质化问题。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鼓励高等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和联合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鼓励并支持面向行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的支撑机构,加快相关领域骨干企业的创新能力建设。

四是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话语权;推进相关领域的管理体制改革,有效缓解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五是加快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加快培育一批有世界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创新集群和创新型行业龙头企业。深化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加强各部门和地方在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有关的产业、财政、金融、科技、教育等政策间衔接,切实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作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