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3年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西峡江水利枢纽3.75万亩“抬田”工程——
耕地抬高2米 留住农民3万
本报记者 郭存举 赖永峰 梁剑箫

3.75万亩耕地平均抬高2米,2000多万方土大挪移——江西峡江水利枢纽将库区3.75万亩耕地抬高,创造了全国面积最大的“抬田”工程。

近日,记者来到吉水县水田乡富口村。在淅淅沥沥的冬雨中,映入记者眼帘的是大片平整的土地,宽阔的机耕道延伸到田间深处。

据悉,被誉为“小三峡”的江西峡江水利枢纽,已经全面建设3年多,将于明年蓄水发电,届时被划为库区的吉水县数万亩耕地将被淹没,失去了土地的农民面临着背井离乡的处境。

水位变高了,能不能把耕地也随之抬高呢?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江西省大胆地提出了“抬田”的办法,通过填土的方式将耕地垫高,即先将可耕作的熟土层拨开,囤放在一边,再往地里垫上从别处挖来的新土,最后把耕作层的熟土盖上去。

2010年富口村被定为“抬田”试验区,有关部门对富口村206亩农田平均抬高了2.5米。实验发现,“抬田”后第一年水稻产量略有下降,第二年水稻产量就提了上来,到了第三年产量已经完全正常。而且原来只能种植单季水稻的农田,通过“抬田”实现了种双季水稻的目标。专家们认为,“抬田”保持了土壤水肥,有望稳产、高产。

农民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抬田”工程随之在库区推广。峡江水利枢纽库区施工处副处长夏美龙告诉记者,在实验“抬田”的基础上,2011年11月初,江西省实施了全国最大面积的“抬田”工程,涉及20片“抬田”区,共3.75万亩耕地。

“以前吉水县的不少耕地坑坑洼洼,大小不一,有些田地坡度较大,不仅灌溉不畅,也不利于农机作业,‘抬田’后土地变得平整了,田间的机械耕作道路也变宽了。”吉水县委常委李长生告诉记者。

据记者了解,“抬田”产生的效益还不止这些。吉水县金滩镇金滩二村的罗发英有自己的感受,“这里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当然舍不得搬走,‘抬田’把我们的耕田保住了,有田就有了家!”据了解,按照移民搬迁后确保每人0.8亩的耕地面积,“抬田”工程可减少3万多移民的外迁,减少房屋搬迁面积153万平方米。

如此大的工程,花费有多少呢?峡江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副总指挥姚毅臣说,每亩地的“抬田”成本是2.2万元至2.6万元,按照3.75万亩的面积计算,总成本有9亿多元,这些钱都来自于水利枢纽的工程经费。如果不进行“抬田”,按照国家搬迁相关规定,每亩地需要3.15万元的征地补偿,仅此一项就需要11.8亿元。

“‘抬田’工程不仅保住了农民的家园,还留下了高标准的良田。对于耕地资源紧缺的江西省,本来被淹没的数万亩土地,通过‘抬田’得到了永续利用,保证了当地的环境容量,也将为地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江西省水利厅管开明告诉记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