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3年1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PM2.5纳入天气预报
本报记者 董碧娟
从2013年1月1日起,由国家和地方共投入约9.5亿元打造的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正式运行。图为1月2日,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显示各地PM2.5的监测信息。 新华社发

采访对象: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师,刘晓梅,34岁

广州阳光快乐志愿者促进会,习洪财,33岁

2013年1月1日,北京、广州等全国74个城市正式“升级”空气质量标准,并实时公布细颗粒物(PM2.5)等各项污染物的数据。上网查询实时空气质量成为更多普通市民的新习惯。

“1月5日中午12点,我看了一下我家附近监测点奥体中心的数据,首要污染物为PM2.5,轻度污染,建议老人儿童和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减少在外活动时间。我就赶紧给家里打电话,让妈妈带宝宝在外面少玩一会。空气质量的信息及时发布非常重要。”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教师刘晓梅说。

“不过,上网查询还是不够便捷。本月内将发布智能手机相关软件,我们可以获取最关注监测站的PM2.5信息。我希望北京尽快发布软件,让我们了解信息更主动,也让更多人能看得懂枯燥的数据,例如增加健康提示,更形象化。”刘晓梅建议,“之前我去上海旅游时,用过上海空气质量指数的APP,扎着两条辫子的‘空气质量宝宝’,在天气好时会微笑,头发是绿色的;重度污染时会大哭,头发变成紫色。卡通形象让专业化的空气质量指数变得亲切多了。”

在广州,重度污染天气采取应急响应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根据去年12月发布的《广州市2012—2016年空气污染综合防治工作方案》,从今年起,当出现重污染时,广州将采取重点污染源限产、汽车限行、建议中小学停课等措施。

“我们有时感觉到空气不太好,但自己不能确认污染程度。香港的天气预报有PM2.5一项,我希望以后广州也能像天气预报一样发布PM2.5预警信息,让我们对空气状况心里更有底,更好地安排出行。另外,在重污染天气时,能够切实执行应急响应方案,保护大家身体健康。”习洪财说。

“好空气是一项集体成果,需要政府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习洪财说。在2013年的第二天,他带领50多名志愿者,从广州市南沙区金洲志愿者驿站出发,骑行穿过4个村庄到达终点蕉门地铁站,一路上,他们积极向居民宣扬绿色环保理念,“现在广州的绿道建设得很好,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起来,多骑自行车出行。”

点评

PM2.5,无疑是2012年建设美丽中国的最热门关键词。

2012年2月29日,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式发布,备受关注的PM2.5成为空气质量的常规监测指标。全国各地也陆续公布了PM2.5监测数据。2013年的第一天,全国首批74个城市全部实施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以及新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空气质量指数。

今年,在建立健全空气质量监测体系的基础上,更需做好信息的服务。环保部门要积极与气象部门合作,未来像发布天气预报一样发布PM2.5预警信息,变被动查询为主动获知,让PM2.5的信息公开发挥更大的指导作用,更好地保护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此外,针对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方案也亟待细化。

要保证PM2.5切实下降,各地必须在产业调整、燃煤污染、机动车管理等多方面继续加大力度。可喜的是,今年起,细颗粒物浓度等指标明确纳入广东各地政府的环保责任考核,为清新空气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证,值得推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