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农民增收实现“九连快”,农村民生又有大的改善。农业农村好形势,是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进”的亮点,是十六大以来“三农”发展持续向好、快速推进喜人态势的承接和延续。
“农业稳,天下安”,这个道理必须始终牢记。
1
城乡一体发展促进共同繁荣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
粮食“九连增”创造新纪录
201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1791亿斤,比2011年增加367亿斤,增长3.2%,实现“九连增”,创下了世界粮食生产的中国纪录。我国粮食“九连增”,是在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灾害多发重发等背景下取得的,成绩难能可贵,经验值得总结。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九连增”,树立了世界粮食生产的中国标杆。2012年,全球100多个国家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旱灾,上半年南美大豆大幅减产,黑海产区小麦、美国玉米和大豆全面减产,上述地区粮食减产约1亿吨。在这种形势下,“九连增”不仅有力保障了我国粮食安全,也为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维护粮食市场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3
拓宽致富渠道增速超过城镇
2012年,农民增收的“四驾马车”:家庭经营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据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实际增长12.3%。农民收入增速高出城镇居民2.5个百分点,不仅跑赢了GDP的增速,而且城乡收入差距连续3年呈缩小态势。2012年前3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6.9%,家庭经营收入增长13.3%,财产性收入增长16.3%,转移性收入增长22.4%。农民收入各个构成部分都实现了较快增长,与近年来的总体趋势保持一致。尤其是财产性收入增速同比提高10.1个百分点。
4
农民领养老金“新农保”提速
截至2012年底,已经有1.2亿农民领取养老金,农民的养老方式正在经历重大变化。2009年下半年,国务院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按照规定,年满60周岁的农村老人不用缴费,即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3年来,“新农保”覆盖率逐年快速上升,到目前全国所有的2853个县级行政区已全部启动了新农保试点,我国仅用3年时间就基本实现了养老保险制度城乡全覆盖,比原计划的2020年提前了8年。中国人千百年来“老有所养”的梦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据了解,目前已有北京、天津、河北、江苏等13个省份和其他一些省份的部分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合并实施。
5
帮扶特困地区缩小发展差距
2012年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全面实施的第一年,连片特困地区规划全面启动,扶贫资金投入大幅增加,协调联系机制有序建立,我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全面进入了新阶段。
《纲要》制定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6
整治中小河流综合效益显现
截至2012年底,《全国重点地区中小河流近期治理建设规划》内2209条重点地区中小河流涉及的3269个治理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已完成治理河长2.4万公里,基本完成了近期规划建设任务。已治理的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能力显著提高,为1.1亿人和1亿亩农田提供了防洪安全保障,使7000万亩农田排涝受益。
据了解,许多治理河段改善了用水条件和水生态环境,发挥了综合效益。2012年汛期,全国350多条江河发生超过警戒水位洪水,60多条河流发生超过保证水位洪水,40多条河流发生超历史特大洪水,有7个台风或热带风暴登陆,经治理的中小河流充分发挥了防洪作用。
7
科技贡献率54.5%亩产首超700斤
2012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5%,主要粮食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亩产首次达700斤以上,单产提高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80.5%。
2012年,农业部在全国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依托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科技计划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了近百个农业科技项目。2012年国家安排资金38亿元,支持全国2360个县(区、农场)的20685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建设,已实现全国乡镇农技推广机构仪器设备和西部地区业务用房全覆盖;中央财政安排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专项补助26亿元,已基本覆盖所有农业主产县,并向粮食、畜牧和水产养殖大县倾斜。
8
南水北调移民两年完成目标
为了生命之水顺利北送,保护南水北调中线水源,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涉及库区移民安置34.5万人。2012年,湖北和河南两省搬迁安置任务均已全面完成,实现“四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
在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安置工作中,各级党委、政府用好用活现有政策,坚持为移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提高征地移民补偿标准,在国内率先把水利工程征地移民补偿标准提高到16倍;针对库区移民状况研究优惠和扶持政策,按人均补足24平方米进行建房差额补助;将移民新村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多渠道安排资金,协调地方在供水、供电、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出台扶持政策,使移民群众早日融入当地社会。
9
过半湿地受保恢复八万公顷
截至2012年,我国共投入50亿元,实施了500多个湿地保护项目,对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全国累计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41处、国家湿地公园213处,新增湿地保护面积150多万公顷,恢复湿地8万多公顷。超过一半的自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
自正式加入《湿地公约》以来,我国采取措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湿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制定《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年)》,设立了湿地保护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启动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在长江中下游实行“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政策,在青海、西藏、四川等省区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积极开展湿地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湿地保护氛围等。
10
粮油收储价稳入库快于同期
2012年结束的夏季粮油和早籼稻旺季收购工作中,小麦最低收购价和油菜籽临时存储收购政策执行情况良好,收购市场平稳有序,价格基本稳定,小麦、油菜籽和早籼稻收购进度均快于上年。中晚籼稻已陆续上市,开秤价格高于上年同期。
2012年秋粮主产区收购数量较前期有所增加,收购进度快于上年同期。截至11月30日,秋粮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2年新产中晚稻、玉米、大豆共3718.1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13.7万吨。其中:湖北、黑龙江等17个主产区收购中晚稻2118.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0.5万吨;黑龙江、山东等11个主产区收购玉米1527.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97.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