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经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企业科技投入——
“短平快”心态要不得
董碧娟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要靠政府引导,更要靠企业自觉。然而,企业在自主创新投入上目光仍不够高远,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占其R&D经费比重偏低,暴露出的“短平快”现象,令人担忧

近日,科技领域有两则统计数据:一是今年全国研发投入有望达到1万亿元,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二是2011年全社会科普经费筹集额105.30亿元,自统计以来首次突破百亿元。两则数据透露出更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令人欣喜;可当聚焦技术创新主体企业的表现时,又喜中有忧。

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各类企业投入研究与开发(R&D)经费6579.3亿元,比上年增长26.9%,占全国R&D经费总额的比重达75.7%,比2006年提高了4.6个百分点。2011年大中型高技术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也首次超过千亿元。然而,企业在自主创新投入上目光仍不够高远,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占其R&D经费比重偏低,暴露出的“短平快”现象,令人担忧。例如,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科技项目经费中,以“增加产品功能和提高性能”为主要技术经济目标的占33.1%,这些项目平均周期只有1.4年。

在科普投入上,以我国重要的群众性科普活动全国科技活动周为例,尽管近年来企业赞助额持续增加,但201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中来自企业的赞助却不到总数的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企业强化自己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这种强化,要靠政府引导,更要靠企业自觉。对前沿性基础及应用研究的重视,能帮助企业赢得更多未来竞争中的主动权,使企业发展更有后劲儿;对公益性科普活动的积极参与,能促动企业将创新主体意识更好地融入企业文化中,树立一种主体自觉。只注重短期效益和狭隘利益,只会对企业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引领下,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全社会创新环境全面优化的环境下,企业应全力克服目光短浅与创新惰性,更快更好地展现出技术创新主体姿态来。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