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经济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镇化引擎不能只靠投资

核心提示:把城镇化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不仅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力,而且可以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本期“经济日报 中央电视台联席评论”关注话题——城镇化引擎不能只靠投资。

眼下,中国经济更多依靠内需发展的迹象越来越明显,有两个动向尤为值得关注:一是在出口减速情况下,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回升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需,即投资与消费;二是以改革为动力挖掘城镇化内需潜力,在人们的热议中渐成共识,表明我们已经找到了应对世界经济不利影响的又一对策。

把城镇化作为下一阶段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对于我国经济增长摆脱过度依赖外需的被动局面,在世界经济长期低迷的形势下争取更大主动权,特别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前不久有评论指出,目前我国居民消费率约为35%,大致相当于欧美国家的一半。如果我国农民未来消费水平提高到城镇居民的60%,每年新增消费规模将达到数万亿元。由此可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不仅可以释放出巨大的内需潜力,而且可以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突破口。

打造城镇化这个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关键是要运用两种内需的积极作用:其一是城镇化发展的投资需求,其二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消费需求。而在城镇化初期,消费引擎动力尚且不足之际,加大公共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样做,既有助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稳增长,也有助于夯实城镇化发展基础。但与此同时,决不能忽视和延缓消费需求潜力的培育与挖掘。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改革与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扩大农民转移就业为先导,以破解“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体制缺陷为重点,最大限度地激发消费活力和潜力;切忌沿用政府主导投资单兵突进的方式推进城镇化,更不能搞有“城”无“市”的“造城运动”。因为只有着力实现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同步发展,经济增长新引擎才真正具有可持续的动力。

(本文执笔:吕立勤)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