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先行
山东省水利厅厅长 杜昌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山东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建设生态山东的决策部署,对水利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强化水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资源基础功能。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决条件。山东省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省份,基本省情是人多地少水缺,且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尽管长期以来,全省各地坚持开源节流并举、保护开发并重,强化水资源管理,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了《山东省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办法》,全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以占全国1%的水资源,灌溉了全国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8%的粮食,养育了全国7%的人口,支撑了全国10%的经济总量。但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和用水需求的持续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如果不采取更大力度的措施,水资源短缺局面仍难从根本上扭转。建设生态山东,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围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做文章,自觉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其次,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快构建现代水网,形成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发挥水工程对生态文明的生物载体功能。受地理位置、水资源禀赋条件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导致我省水资源短缺、水灾害威胁、水生态退化三大问题并存。为统筹解决这三大问题,我们在全国率先编制了省市县三级水网规划,并在着力加快南水北调、胶东调水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投资建设了一批跨流域、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初步构建起兼具防洪、供水、生态复合功能的现代水网工程体系框架。但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加剧,极端天气事件日趋增多,防御水灾害、改善水生态的任务越来越繁重,必须进一步加快现代水网建设步伐,尤其要遵循水循环的自然规律、着眼于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完整,突出水网生态功能,配套建设相应规模的生态湿地型蓄滞洪区。使其与蜿蜒性、连续性、断面多样性相统一的生态河道及清洁型、经济型、安全型和旅游型相结合的生态小流域,共同组成生物链完整的生态水系。

再次,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牢固树立人本理念,建设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彰显水景观对促进人水和谐的文化功能。水生态文明是人水相依、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的文明形态,其实质是人水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发展理念,改变就防洪、供水、生态隔离的传统思维模式,坚持人本理念,统筹治水,在规划建设水工程的过程中着力提升艺术品位,强化文化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使其成为防洪工程、供水工程,还要成为生态工程、文化工程,在大兴水利的实践中,为全省人民营造亲水休闲、陶冶情操的宜居宜业宜游环境。为实现水利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省水利厅在总结创建水利风景区经验的基础上,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全国第一个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省级标准。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水利部将依此制定国家标准,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

综上所述,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系统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对于强化生态之基、促进人水和谐、实施强省战略、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建设生态山东,水利必须先行!

目前正是水利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大好时期,我们要把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作为建设现代水利示范省的切入点、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基础,以强化水系生态功能为重点,转变治水理念,理清治水思路,立足各地实际,在全省迅速掀起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潮,真正使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的过程成为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过程。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