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来到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鹭江街道大同社区居委会,刚一进门,就被读报小组的欢声笑语所吸引。
大同社区地处厦门老城区。读报小组由社区热心居民自发组织参与,成立30年来,坚持每周开展一次集中读报和讨论、每个月召开一次汇报会。
“小组的听众都是上了岁数的‘老厦门’。”67岁的组织者施金羡介绍说。为了让老街坊们听得懂、喜欢听,读报主要采用闽南语,解读语言尽量朴实、浅白。如今,读报小组的参与人数累计已达上千人次,遍布大同社区。小组从中选定了29名从企业退休的干部作为联络人,负责各自片区的上下沟通。联络人的制度设计,让读报突破活动本身,发展成为一个互动性非常强的社区管理平台。29名联络员每天在街坊间走动,和居民聊天,问候身体健康、有没有经济困难,完成信息采集。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思明区鹭江街道党工委书记章高祥对读报小组的经验深有体悟,“借助读报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大同社区实现了管理的网格化和重心下沉,干部沉下身、沉下心、沉下力,在老城区创造出畅通政情民意、融洽邻里关系、提高市民素质的最佳形式。”
由于读报活动群众基础广泛、信息了解及时深入,大同社区充分利用这两大优势,助力区、街道一级的困难群体帮扶活动的开展。
在大同社区,记者欣喜地看到,从帮助空巢老人的“爱心老人餐桌”,到扶持低保户的扶贫济困“快车道”,多层次、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已经落实到厦门基层。读报小组的介入,让社会保障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