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莱西湖:一湖碧水就是一个聚宝盆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吕树明

青岛莱西市提出“二产不动,一三联动”的开发模式

冬日的莱西湖,阳光明媚。走上蓄水大坝,驻足远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

这座胶东半岛最大的内陆湖泊,如今已成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观光园区。莱西湖生态休闲区被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山东省十佳水利风景区。

生态价值在于全流域

大沽河是胶东沿海诸多水系之一,流域面积4631平方公里,曾经是一条危害极大的山丘平原河流。1959年,胶东最大的水库产芝水库建成,不仅锁住了大沽河这条肆意泛滥的蛟龙,而且使下游386个村庄的28万亩田地得到了有效灌溉,青岛、莱西两市区的工业、生活供水也得到了保证。

2003年,莱西的决策者以生态保护为目的,规划了200平方公里的区域,成立了莱西湖生态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奏响了开发莱西湖的乐章。深圳建筑设计研究总院对莱西湖做了总体规划,初步布局了滨水生态区、综合服务区、休闲娱乐区、生态观光游览区、田园风光体验区、湖上风光体验区、别墅生态度假区七大功能区。如今,青岛市按照总体规划,对莱西湖进行了重新定位。

莱西湖虽然地处山东省莱西市,但它的生态价值却不限于莱西。“莱西湖是莱西的,更是全流域的,全青岛的。莱西湖的生态关系到整个大沽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好这一湖清水,就是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莱西市副市长张建东说。

保护性开发从何推进

对莱西湖的保护性开发,莱西湖管委会党委书记展鹏提出了“二产不动,一三联动”的开发模式,即工业项目坚决不要,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形成服务业新优势。展鹏解释说,当苹果园变成了采摘园、观光园的时候,一产就变成了三产。

莱西市明确规定,凡可能对莱西湖造成污染的项目,即使经济效益再好,也一律不批。对新、扩、改项目实行“批前介入、批时把关、批后跟踪”的全过程环保监管,严格控制建设污染项目,5年来共拒批可能对莱西湖造成污染的项目30多个,其中否决千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0余个。采访中,一位负责水质检测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里的水不用处理,用瓢舀着喝,绝不会闹肚子。

5年来,投资3亿多元开发建设,莱西湖的生态保护取得显著成效:40公里的环湖观光大道、湖滨公园等景点已建成开放;东侧4000多亩的生态植物园正在建设;建设各类农业观光园、观光果园40多处。

生态效益十分可观

提起莱西湖带来的效益,展鹏说:“莱西湖形状像一个大宝葫芦,真是个‘聚宝盆’啊!”为青岛、莱西等城市生活、工业供水年水费收入达400多万元,渔业和旅游总收入也十分可观。

“游莱西湖,品淡水鱼,靠水吃水,俺发的是‘鱼’财。”莱西湖畔“湖滨生态苑”的老板胡乃竹喜滋滋地说:“莱西湖淡水鱼自然生长,以天然饵料为食,是绿色保健食品。”

莱西湖是鲤鱼、鲢鱼、鲫鱼、螃蟹、河虾等生活的天堂。2008年8月,莱西湖淡水鱼通过国家有机水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保护认证。莱西湖鱼类年产量稳定在150万斤,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淡水有机鱼养殖基地。

沿河启动了“生态村”和“生态园区”建设。在“生态村”建设中,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计划,鼓励农民建观光果园、“农家乐”、养殖场等,通过无公害农业生产,推动农民走高效增收之路。在“生态园区”建设中,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在水集街道和马连庄、日庄等镇建成万亩瓜果蔬菜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莱西湖还在“旅”字上做文章,充分利用水库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年接待中外游客30万人次,被列为青岛和山东半岛的重要旅游区之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