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座煤矿为啥一尘不染
本报记者 王金虎 通讯员 郑向东 庄锦龙

以前,曾有人这样描述煤矿:灰的天,黑的地;井下伸手不见五指,井上只见牙齿。近日,记者走进现代化矿井——山东能源枣矿集团高煤公司,看到的却是一幅一尘不染的园林化图景。这里有一个在煤矿来说是非常不易的指标,自打1997年投产至今,没有一名矿工患尘肺病。同时,记者还在这里发现了四件“怪”事儿:矿车“戴”着“帽”,车辆常“洗澡”,井下雾气冒,废物抢着要。

先说说这“矿车‘戴帽’”。按理说,煤矿的“特色”应该是黑色,可在高煤公司,记者却几乎看不到煤炭的踪迹。高煤公司党委书记李田民指着一辆辆矿车上罩着的绿色帆布告诉记者:“煤尘一直是影响矿山环境卫生和危害职工身体健康的‘黑手’。为此,我们将最容易产生煤尘的地方全部实行封闭运行,实施无尘化清洁生产。就连洗煤厂运输煤炭的皮带机上也都安装了玻璃钢防尘罩,斩断污染煤矿的‘黑手’。”正说话间,矿区内每天外运近万吨煤炭的火车从身边驶过,由于车厢被包裹得严严实实,记者观察到火车经过之处没有一丝的扬尘掠过。

再说说“车辆‘洗澡’”。凡是进出高煤公司的车辆,不论是大客车、小轿车还是运输煤炭和物料的货车,都要享受一种待遇:在洗车线上被免费冲洗一遍,将车体粉尘清洗干净。为保证矿区清洁,高煤公司在原煤栈桥上安装了12台可编程、能自动调整角度、频率和时间,射程达40米的喷枪;他们还在矿区内每隔40米安装了100多个自动卷绕冲洗箱和100多台简易冲尘箱;在花坛、草坪、矸石场安装了80多台中小型遥控喷枪,构成了地面、空中立体交叉喷洒网络,收到了显著的降尘效果。

接下来是这“井下雾气冒”。在高煤公司300多米的井下,记者看到宽阔的大巷里清洁无尘,空气新鲜。原来,高煤公司对煤体注水后再进行开采,以达到降尘的目的。在采煤工作面上,每隔5个液压支架就有一个光控感应联合喷水装置,旋转的割煤齿轮上安装着28个防尘喷水头,只要采煤机一转动,这些装置就自动喷雾洒水,整个采煤过程中基本没有煤尘产生,形成了全断面、全过程、全方位综合防尘体系。井下众多机电设备一尘不染,置身其中,令人难以相信这是一座年产320万吨煤炭的煤矿。据现场的工人介绍,高煤公司环境卫生检查员非常“苛刻”。在井上拿餐巾纸,在井下戴白手套擦拭设备。如果变黑了,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就要被罚。

看到此,记者不觉有个疑问,每天除尘消耗这么多的水从何而来?在高煤公司污水处理厂,该公司经理孙国光说,这里每天处理7000立方米污水,矿区所有的喷洒、冲车、绿化等用水,全部使用的是回用率在90%以上的中水。

最后,说说这“废物抢着要”。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高煤公司废旧材料库就热闹起来,工人们在一堆堆废旧材料里精挑细选。

面对今年下半年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高煤公司自主研发了物资流程五级核算管理系统,荣获了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颁发的“中国管理科学创新杰出成果奖”。该系统划分供应仓储、班组成本、成品成本、回收复用、报废余值“五个层级”,每层环环相扣,严格把关,确保每件物资在使用过程中达到“零报废”。

“自从推行物资流程五级核算管理以来,所用的物资全部逐级落实到科室、区队、班组和个人,与工资考核挂钩,实现材料日清日结,过去无人问津的废旧材料,现在竟成了‘抢手货’。”该公司综掘工区一队队长李全扬介绍说。

据统计,今年1至11月份他们累计复用材料1056.04万元,原煤制造成本同比下降6.83元/吨,每月降低材料费投入就达200万元之多。与此同时,最大限度降低了废物产生,企业真正实现了清洁化生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