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信息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化
黄晓芳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列入其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目标。这是我国首次把信息化水平列入小康社会目标,充分反映了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中央对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对推动我国信息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正在引起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变革。近年来,我国信息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不断深入,信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信息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支撑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十八大报告把信息化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加清楚地表明,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必须紧紧把握和抓住信息技术革命和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机遇,推动我国信息化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重点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创新研发设计促进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加快建立现代生产体系,着力推动制造业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信息产业支撑融合发展的能力,促进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

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化的普及,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目前,我国13亿人口中,有8亿人口在农村,相对而言,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起步晚、基础差,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同时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推广方面,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也非常明显。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各地区、各族人民都能够享受信息化普及带来的便利。为此,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搭建信息化不同层次的传播平台,推进信息化下乡、进村、入户,使广大农民及时获得大量有效信息。

必须推动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运用,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促进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城市管理、质量监管等领域电子政务的有效应用,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和改进网络内容建设,唱响网上主旋律,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相信,只要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历史机遇,发挥信息化优化资源配置和引领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一定能迈上新的台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