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把科技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提出并实施了创新驱动战略,在加快吉林振兴的进程中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区域创新能力、科技进步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持续提升。
2011年,吉林区域创新能力从第21位上升到第16位,是全国上升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
一、要素投入及主要科技产出指标
1、全社会研发经费
2011年,吉林省全社会研发经费继续稳步增长,达到891338万元;全社会研发经费强度0.84%(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0.84:100)。2012年,预计全社会研发强度0.89%。(表1)
2、全社会研发全时人员数
2011年,吉林省全社会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4.4815万人年。(表2)
3、专利授权量
2011年吉林省国内专利申请量8196件,授权量4921件,分别比上年增长27.2%和13.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3334件,授权量1202件,分别增长19.6%和53.1%。(表3)
截至2012年10月底,吉林省专利申请量7174件,发明专利申请量3049件;发明专利授权量4660件,发明1317件;有效发明专利4728件,每百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7件。
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主要指标
1、重大项目
截至2011年底,吉林省获批国家科技部科技计划项目340项,项目资金7.3亿元。
2、科技创新平台
近年来吉林省探索搭建全方位科技平台,先后建设了10个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9个院士工作站、6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一批大学科技园;先后组建了一汽集团院士工作站、辽源四环汽车零部件院士工作站等9个院士工作站;建立了汽车零部件、医药等公共研发平台;组建了人参、动漫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了9家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表4)
3、政策保障
吉林省制定和发布了“吉林省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吉林省从2009年起启动实施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双十”工程,即每年支持10个重大创新成果转化项目、10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促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培育具有市场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重点领域成果与成效
1、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在吉林省“双十”工程引导和诸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推动下,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新材料等多个高技术产业群和245家高新技术企业。
碳纤维、汽车电子等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部通过科技部2012年度基地复核。目前,吉林碳纤维基地碳纤维原丝生产能力已达1900吨/年,碳纤维生产能力345吨/年,碳纤维制品20吨/年。长春光电子基地已形成光电显示和固体照明、光机电精密设备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长春汽车电子基地已初步形成以动力控制、车载电子、嵌入式软件为主导产品,以启明公司为龙头,一大批中小企业为配套的汽车电子产业集群。
2、科技支撑新农村建设
“十一五”期间,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吉林示范区连续四年创造了雨养条件下我国春玉米亩产超吨粮纪录;“十二五”以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吉林示范区重点开展了黑土区合理耕层构建技术、可降解地膜研制与推广应用、化控降株高增密防倒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并在集成示范研究方面取得明显成效。2011年在吉林省10个县(市)共建设攻关田0.11万亩,平均增产27.62%;建设核心区1.17万亩、建设示范区103.6万亩、建设辐射区1007.56万亩,三区共增产64.48万吨。
今年10月,吉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省农科院承担的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乾安县赞字乡父字村2公顷超高产田进行了测产,平均亩产达到1034.1公斤,最高亩产达到1041.94公斤,在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创造了亩产超吨粮的历史纪录。
3、民生科技领域
吉林省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吉林省民生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绿色能源实际应用能力显著提高。玉米秸秆燃料产业化关键技术与设备的研制开发已实现了燃气—发电—供热联产一体化,产品不仅可作为民用燃气、工业用气、供热用气,而且还可作为车用燃料。相关科技成果已开展了具体示范应用,2012年还将实施建设年产1000万立方米的生物质燃气工程。
4、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
2011年,吉林省共签订技术合同3072份,实现合同成交额26.26亿元。(表5)
5、每万元GDP能耗
2011年,吉林省每万元GDP能耗为0.92吨标准煤。(表6)
(以上数据由吉林省科技厅提供)
本版文字除署名文章外,均由本报记者 李己平整理
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把节能减排环保作为调整优化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进一步强化措施,切实推动经济增长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摘自《2012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