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采购机制降成本,蔬菜利薄水果补齐——
北京新发地直营菜市价格低
本报记者 乔金亮

12月12日,北京迎来一场降雪,这也是新发地首家中型便民直营平价菜市场正式开业的第5天。按照北京市菜篮子惠民工程的要求,该菜市场主要蔬菜品种都将实行平价销售,通过北京市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的每天零售数据监测,零售价要确保低于平均菜价的10%以上。这里的菜价是否便宜,又是如何能做到持续低价的?记者来到这家位于朝阳区延静里中街的菜市场进行了采访。

“这里的菜确实便宜不少,西红柿每斤1.99元,外面的菜市场要3块钱。鸡蛋每斤4.5元,在一些连锁超市要卖到5元。”小区70岁的鲍文寿老人说。最近几天,老人一直来这里买菜。

这个市场营业面积有1000平方米,经营蔬菜、水果、粮油、肉蛋、副食等多种农产品。“菜场有200多种蔬菜品类,现在每天的客流有5000人次。”菜市场负责人殷鸿宇告诉记者。开业前期经过了3个月的市场调研,菜市场周边500米半径范围内有住户1.6万多户,便民菜场首先要靠近居民密集区,这样的人流才能支撑菜市场的正常经营。

如何能做到低价呢?殷鸿宇说,采取“基地+批发市场”双采购机制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首先,北京和河北的签约供应基地是保证。占据菜篮子主体的应季大路菜来自河北固安、永清等4个县的近万亩蔬菜基地,而有机类蔬菜来源于北京农科所在顺义和大兴的优质蔬菜基地。成本控制是关键,便民菜场提供标准化的分拣筐,直接在地头收菜、筛选、包装,大大减少中间环节的蔬菜损耗。

蔬菜直通车是另一个保障。便民市场在新发地设有一个小型分拣配送中心,负责采购批发市场内商户的蔬菜。菜场经理高峰说,前一段,一些蔬菜品种滞销,我们就在新发地市场采购了大量的滞销品种,以低价直接卖给消费者。每天都有两辆蔬菜直通车从分拣中心出发送到卖场。清晨6点前,多个渠道的蔬菜水果就已到货。根据销售情况,下午还有一次紧急补货,确保蔬菜不断销。

“昨天半夜我一直在新发地批发市场统筹菜源。”高峰说,每到雨雪天气之前的一天,各家菜市场都会去抢货,第二天菜价都有不同程度上涨。下雪天确实会提高进菜成本。如只是北京下雪,进货菜价一般会上涨10%至15%;而如果在北京和河北产地都持续下雪,蔬菜的收获、运输都有一定困难,这样进货价格会上涨30%。

低价如何能持续?“要让菜市场维持正常的盈利,低价才能长久。”高峰说,我们在对主要蔬菜品种坚持低价10%的同时,进口水果、高端水果的定价则与市场均价持平,以维持利润来源。这样既能满足绝大多数市民低价买菜的期望,菜场自身也能生存和发展,毕竟菜场的租金和人工费用是实实在在的支出。

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到北京蔬菜供应量的七成,批发型蔬菜经纪人大多是走量,扣除运输成本,各类蔬菜的进京批发价格相对地头收购价增幅并不大,但是到餐桌要经过一道或多道各类中小型菜市场,菜价在多道流通环节中出现不可避免的上涨。便民直营菜市场的目的就是方便周边居民,控制零售终端的价格。新发地农产品市场董事长张玉玺表示,今后一年,新发地计划在多个人口聚集区,新开至少10家类似的中型直营菜市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