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融合发展的北京实践
张京成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双轮驱动”已经成为北京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思路。近年来,北京市各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努力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推广,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事业及产业快速发展,在实施文化科技融合方面做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成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北京模式。

一、组织文化领域技术攻关,推动文化科技成果转化。北京市紧紧围绕文化需求,加大数字电视、数字出版、三网融合、物联网等领域关键技术的攻关,推动了一大批科技成果在文化产业中的运用;开展了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关键技术研究,实施了北京古建筑修缮及保护技术、京剧乐器仿生皮的研究推广工作,传统文化产业在技术推动下取得新发展。

二、打造文化科技园区,扶持文化科技龙头企业。北京市采取多项措施推进中关村海淀园等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中国动漫游戏城等4大文化与科技融合园区;采取项目补贴、贷款贴息、成果奖励等方式,大力扶持一批品牌文化科技企业。园区和企业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重要主体。中关村成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之一。

三、加入设计之都,发挥设计产业的文化科技融合示范作用。设计产业是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集中体现,具有强烈的示范带动效应。北京市科委牵头,积极组织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计之都”,搭建了设计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实施首都设计产业提升计划,建立了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和设计交易市场,举办了北京国际设计周等系列活动。通过各方努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于今年5月7日正式授予北京“设计之都”称号,标志着北京设计产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

四、成立六大文化联盟,探索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渠道。为统筹北京现有文化科技资源,找准科技支撑文化发展的着力点,北京成立了首都剧院联盟、首都博物馆联盟、首都出版发行联盟、首都影院联盟、首都影视产业联盟、首都图书馆联盟等六大文化联盟,有力促进了中央、市属和民营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文化科技资源共享,为文化与科技融合提供了新的渠道和载体。

五、完善体制机制,营造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良好环境。北京市成立了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统筹协调全市文化资源整合、重大项目投资等,成为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目前,北京正在研究调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范围,增加文化产业支撑技术认定内容,落实《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同时,以园区建设、研发、交易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科技融合平台的搭建工作也在研究进行中,北京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环境正在不断地优化。

(作者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