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建设科技文化创新之城
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京东方第8.5代TFT-LCD生产线。 (资料图片)

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龙头作用,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科技资源统筹融合、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方面实现新突破,为初步建成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文化创新之城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提供有力的体制和机制保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新贡献。

——《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首都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北京市自2009年提出“科技北京”发展战略,发布实施了“科技北京”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科技工作“北京模式”,不断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首都经济走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为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北京”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北京高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25.7亿元,比2008年增长了51.2%。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936.6亿元。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7300家,占全国近20%。全年技术合同成交额1890.3亿元,是2008年的1.8倍,占全国的40%;技术市场对首都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率达到9.2%。

一、要素投入及主要科技产出指标

1、全社会研发经费强度

2011年,北京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936.6亿元,比上年增长14%;2011年,北京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北京地区生产总值的5.76%。(表1)

2、全社会研发全时人员数

2011年北京市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人员28.8万人,比上一年增长6.6%。(表2)

3、专利授权量

2011年,北京市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77955件和40888件,分别增长36.1%和22%;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为45057件和15880件,增长34.6%和41.7%。(表3、表4)

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

2011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1043.2亿元。

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主要指标

1、重大项目

2011年,北京市承接国家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有10个民口领域重大专项启动实施650个项目(课题)中,在京单位牵头承担约240项,约占全国40%。6个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落户北京。

2、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2011年,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技术研发创新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新型产业组织平台成为推进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凝聚首都资源的组织形式和深化体制改革的重要载体。截至2011年底,北京地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286家,占全国30%以上;累计认定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32家;企业研发机构262家。

三、重点领域成果与成效

1、高新技术企业发展

截至2012年9月,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7300家,占全国总数的近20%,其中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909家,占全市总数的81.5%。上半年,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总收入5321.2亿元,同比增长了20.9%,占示范区总收入的52.2%,缴纳税费753.2亿元,同比增长了16.4%,占示范区企业缴纳税费的41%,高新技术企业成为示范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2011年,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申请专利26291件,占企业专利申请量的60.1%,获专利授权14019件,占企业获专利授权量的61.2%。企业科技经费支出总额达到724.48亿元,占全社会科技经费支出总额的77.4%,研发经费强度(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4.9%,远高于工业企业平均水平。中关村示范区“十百千工程”、“瞪羚计划”入选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占到企业总数的81.1%和72.4%。

2、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北京市于2010年4月启动实施了北京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发展工程(G20工程),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引进高级人才、融资、重大创新品种临床研究、宣传及市场开拓、优化产业环境等六大方面制定了35条支持措施。提出重点搭建临床研究平台(临床CRO平台)、蛋白抗体药物、化学原料药代工产生平台(CMO代工线)、临床前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平台、医疗器械核心部件研发生产平台等5个公共服务平台。从医保目录、招标采购、药品定价、参与中关村示范区建设、上市药品质量评价等方面制定了6条创新政策。生物医药领域2011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已达9家,2012年生物医药产业销售总收入将达1000亿元。

3、技术合同成交额

作为科技创新和成果产业化重要渠道的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北京技术市场服务首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充分发挥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今年1至9月,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2005.8亿元,同比增长25.9%,吸纳技术775.9亿元,增长16.7%,彰显了北京市技术研发能力和产业集成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技术的高端引领作用凸显,技术交易日趋活跃已成为首都创新驱动的重要引擎。(表5)

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主体,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通过技术创新来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企业竞争力。1至9月份,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占北京市技术合同成交额96.2%,吸纳技术占80.2%。首都着力发展的技术领域无论是吸纳还是输出均表现活跃,电子信息、现代交通和节能环保领域输出技术分别为581.1亿元、295.2亿元和365.3亿元,吸纳技术分别为268.7亿元、76.8亿元和72.5亿元。

4、民生科技领域

1) 新能源汽车

北京市是全国首批“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现又成为首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

2) 推动污水治理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

实施北京城市污水处理及再生水质提高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其研究成果可以实现污水处理厂出水稳定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

5、农业科技领域

龙头企业科技引领,支撑产业发展和产业聚集。重点开展农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等工作,打造以中粮集团为主体的标志性载体,整合首农、二商等优势企业、院所等资源,带动行业整体升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