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民生观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关”工程温暖三代人
——贵州习水县对社会管理工作的探索
本报记者 李春霞

70岁的冯帝国身兼数职,忙得不可开交。这位退休多年的中学老师,既是贵州省习水县二郎乡“老年人互助协会”的会长,又是几位留守儿童的“编外爷爷”,在“关心下一代”的路上已奉献了15个春秋。

为了切实解决外出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问题,习水县近年来全面启动以“关心外出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为主题的“三关”工程。围绕实现“外出农民工技能有提高、输出有组织、创业有平台、维权有保障;留守儿童心理有依赖、学习有进步、成长有关注、生命有阳光;空巢老人生活有照料、寂寞能排遣、生病能医治、困难有帮助”开展帮扶活动。

“以前,子女们外出务工后,很多老人久病不医,孩子缺人管教。现在乡里定期召集留守儿童和代理家长开展‘结对帮扶座谈会’,‘三关’工程关爱了老中青三代人啊。在我们乡像我这样的比比皆是。”冯帝国告诉记者。

二郎乡是贵州省习水县最早试点“三关”工程的乡镇。该乡为所有7岁到16岁的在校留守学生结对了代理家长,共组织全乡各级干部、教师、社会热心人士和农村党员等776人,与4088名留守儿童结对。

习水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全县不到30万人的劳动力中,就有近15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劳务输出虽改善了群众生活,却也产生了外出务工权益保障难、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难、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等社会问题。据统计,习水县现有外出民工146908人,留守儿童16193人,空巢老人12159人。

为了提升输出劳动力素质、构建维权保障体系,习水县利用每年春节农民工返乡过节之际,印发《农民工务工培训读本》、《三关工程服务手册》等资料,并整合县职教中心、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中心等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此外,全县24个乡镇(区)均开通“三关”工程热线电话,建立农民工来电登记、限时办结、处理回复工作制度,解答办理外出农民工的诉求。近年来,全县各部门党员干部先后6批次近200人深入外出农民工集中的广东、福建、重庆等地,开展送政策、送服务活动。

为了解决农民工在外看病贵、看病难问题,2011年,习水县总工会、卫生药监局先后在外出农民工集中的广东省东莞市、四川省泸州市、重庆市相关公立医院建立习水县新农合联系点14个,使外出农民工的报销比例由原来的35%提高到50%,缩短报销时间30天。

针对留守儿童生活缺助、学习缺导、安全缺护的现状,习水县实施“代理家长”机制。为了保证代理家长圆满完成任务,习水县制订了“十个一”原则,其中包括一张联系卡:将代理家长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制成联系卡,便于互相联系;一次交流沟通:每月至少与班主任沟通一次,与留守儿童父母沟通一次;谈一次心:每月与留守儿童谈一次心;一次亲情活动:每月要开展一次户外活动或共进一次晚餐;一本工作记录:进行留守儿童结对工作记录,填写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册等。活动开展后,各级党员干部、社会热心人士纷纷参与到代理家长行动中来。

习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董爱民告诉记者,习水县现已建成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留守儿童之家8个,入住留守儿童近500人,切实解决了上学路途遥远、在家缺亲人照顾以及家庭贫困留守儿童吃饭、住宿、学习、娱乐等问题。

此外,在学生人数相对稳定、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留守儿童距离学校较远的地方建立留守儿童之家,设置留守儿童活动室,配置桌椅、电话、电视、电脑和娱乐用品,并建立音乐、书画、体育等兴趣小组,提供完整食宿设施和亲情照顾。

为了改善农村空巢老人空虚寂寞的生活状态,习水县以自然村寨为单位,建立起老年互助协会。协会不但负责组织各类谈心、娱乐活动,还协调解决矛盾纠纷,鼓励老年人参与村务等。同时,习水县广泛开展“牵手夕阳”活动,由镇乡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对空巢老人进行结对帮扶,并在乡镇卫生院开设空巢老人看病就医绿色通道,及时帮助老人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习水县实施“三关”工程“心”级管理机制,对外出农民工、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年龄构成、文化状况、劳动技能、经济状况、身体状况等方面进行评定,并用蓝、绿、橙、黄、红5种颜色的心形标识予以分类,再根据“心级标识”的多少定级,以开展针对性帮扶。心级越高,表示需要给予的关注和帮助越多。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