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绽放最美时
——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上)
罗阳生前在辽宁舰上。(资料图片)

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连日来,漫天飞雪把沈阳城、把罗阳魂牵梦系的工作地——中航工业沈阳工业飞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覆盖得一片雪白。

在这里,还有很多新机型要研制,还有很多新任务要交付。但是,曾经无论多忙总要来车间看看的罗阳总经理,此刻牵挂的目光已在天际。一个个沈飞人提起这事,眼泪就止不住地落下来。

11月下旬,举国目光投向了航母辽宁舰,聚焦在歼-15舰载机的着舰时刻。因为它记载着中国航母形成战斗力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历史印记。

参加完珠海航展就被直升机接上辽宁舰的罗阳,立即全身心投入到歼-15舰载机的每个细节。他是舰载机生产方中航工业沈飞的董事长、总经理,又是舰载机研制现场的总指挥,虽然研制中每天都往现场跑,虽然歼-15舰载机已经成功进行了很多次试飞,但他的心依然静不了、放不下。

“每一次试飞,我们紧攥着的手心里全是汗。”和罗阳同在舰上的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党委书记褚晓文回忆说,罗阳总是近距离地观察舰载机的每一次起降,那专注的样子,好像身边飞机并未发出巨大轰鸣。

11月24日,一架架舰载机缓缓移向起跑点、起飞,顺利挂上阻拦索,相继成功着舰,威风凛凛地停在宽阔的航母甲板上。海外媒体预计中国舰载机成功应用至少需要1年半的时间,但是仅仅两个月,中国自主研制的歼-15舰载机就成功着舰。罗阳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一直没跟家里联系的他下舰前给妻子打电话说:“我很欣慰,我的任务完成了。”

一句发自心底的话语竟成永诀。就在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的十几个小时后,见证了中国战机实现从陆地到海洋跨越的最美时刻,一直挺着的罗阳倒下了,任凭战友声声呼唤,再也没有醒来……

辽宁舰一声哀悼鸣笛响彻碧海蓝天。海风呜咽,罗阳啊,请你慢些走。你才51岁,你还有那么多梦想未起航。

那一刻,“罗阳”这个默默无闻的名字,连同罗阳所在的默默奉献的航空团队一起,怦然拨动了13亿同胞的心弦。

在此之前,很少在媒体上看到报道罗阳的只言片语。沈飞宣传部部长王万龙说,罗阳生前一贯低调,他常说,“多把镜头瞄准一线员工”,“最好的表达是实干!”

20年在研究所从事飞机设计,10年在企业从事飞机研制,整整30年的航空生涯中,罗阳一直奔跑在追赶世界最高航空水平的征途上。曾和罗阳并肩作战的同事、中航工业副总经理李玉海感慨地说,一场无尽的马拉松,罗阳却用“百米冲刺的速度”持之以恒。

这是一种什么干法?放弃所有休息日,从早8点到晚10点,从里往外透着那么一股劲,抓不好工作食不甘味、寝不安席。能这样坚持一年的人都不多,可罗阳日日月月年年如此。

沈飞党委书记谢根华说,不管外面世界变得多么快,也不管是老人还是新人,进了航空门就是航空人。拼搏奉献在航空业,在沈飞已成为传统,航空报国的理想信念一代一代融入了血脉,这种企业文化氛围下,没人讲价钱,没人抱怨,带头人只能是走在最前面的人。

“国家使命里装着我们的成就感”,“爱它就不会感觉累”,罗阳这样向身边的工作人员传授“秘密”。他常说,每个人、每件事都“严慎细实”,养成习惯,形成文化,手中交付的飞机才会成为精品。

“罗总的快节奏和高强度使我们都跟上了发条一样。”曾任罗阳秘书的徐英志说,即使出差刚回来,甭管多晚,罗总第一件事也是直奔重点项目车间,哪里有问题就在哪里现场办公,“所以罗总的讲话大家信服,那都是从实践调研一线得来的。”但这种拼命三郎的干法,谁都有熬不住的时候,“有时候天亮了,我在沙发上打盹,罗总在办公桌上趴着……”

航空工业有一个专业术语累积损伤。再结实的飞机结构和材料,在接受重载荷后,反复受到损伤,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断裂。“罗阳的去世,就是累积损伤的结果。”心情沉重的中航工业沈阳所原副所长施荣明说不下去了。

用生命托举,举过头顶的何止一个歼-15!仅在罗阳任沈飞董事长兼总经理的5年中,沈飞就创下了并行研制多个新型号的奇迹,同样的型号,国际航空大国用3到5年才能研制出来,罗阳担任现场总指挥的团队仅用了不到两年。在罗阳的带领下,沈飞科研生产任务连年报捷,交付各型飞机数量创下近30年来的新纪录……

摆满鲜花的庆功会场,多少夹着苦的甜,和着泪的笑,等着你诉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