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城徐州,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数以亿万吨计的煤炭,但也因长期的煤矿开采造成了数以千计的塌陷地块,面积多达32.5万亩。其中,贾汪区煤炭开采历史达120余年,是江苏省唯一因为矿业而设的区,因煤而立、因煤而兴,却也因煤而累,是煤炭塌陷区的典型。整个贾汪区内,有采煤塌陷地13.23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8%。
贾汪区如何才能恢复“逐水而来、围汪而居”的美好景致?贾汪区内塌陷时间最长、面积最大、塌陷程度最深的潘安村,从塌陷区变身潘安湖湿地生态经济区的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
2008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在调研后提出,实施“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区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治理模式,打造全国采煤塌陷区治理的标杆项目,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态修复闯出一条新路。潘安村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工程,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在积水较浅的塌陷地和塌陷沼泽地,建设者们修复整平,或改善水利、复垦耕种,或利用地形搭建温室,建设高效农业基地。在塌陷深度大于2米无法再进行耕种的地块,建设者们因地制宜、挖湖造景,构建最美乡村湿地。同时,配套建设旅游服务设施,潘安湖湿地公园就在一片塌陷地上诞生了。“治理采煤塌陷区,偿还生态债务,是徐州生态建设绕不过去的难点,也是攻坚的突破口。”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说。
变身的不仅仅是贾汪区。在徐州市鼓楼区的陈庄村,塌陷地里建起了150栋双孢菇立体种植温室,总面积达200亩,每年为村民带来500万元以上的收入。在塌陷地治理的过程中,徐州共恢复耕地4.71万亩。在徐州韩桥煤矿的深度塌陷地,建设者们巧借塌陷地貌,将湖面扩大到825亩,一条宽6米、长3500米的亲水景观通道纵贯其间,成为市民休闲、游玩的新景点。在徐州市北郊,大片的塌陷地深浅起伏、一望无际。徐州市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了江苏省唯一的生态湿地公园——九里湖生态湿地公园。徐州塌陷地综合治理5年来,诞生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湖泊、湿地、新景区。
徐州的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曹新平说,“塌陷区的治理面积才完成60%,未来徐州将紧紧围绕采煤塌陷地修复,规划建设徐州生态圈,把采煤塌陷区全面转化为徐州生态建设的重要载体。”徐州新编的城市总体规划,已将主城区周边的采煤塌陷地规划为将来的生态走廊,成为构建徐州生态城市的重要因素。昔日因采煤塌陷而形成的“伤疤”,正变身当地经济发展的绿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