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山西正“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挖掘地下资源一样挖掘文化资源,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和社会力量向文化集聚”。近日,记者随同山西宣传文化工作观摩团来到山西多个地区,感受到的是春潮涌动、方兴未艾的文化建设新气象。
改革带来活力
没有一个闲着的演员——这是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有限公司的常态。摆脱了多年前举步维艰的生存窘境,如今太原市歌舞杂技团的演出市场已经发展到包括美国、韩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剧团的起死回生是从6年前的体制改革开始的。”团长王剑告诉记者,2009年太原市属的几大院团,核销的核销,转企的转企,合并的合并,于当年底全部完成了改革任务。作为全省首批转企改制的院团,自2009年12月挂牌之日起,太原市歌舞杂技团有限公司就通过推进人员身份企业化、薪酬机制效能化、管理运行制度化等改革措施,彻底改头换面,成为一家现代化演艺公司。体制机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转企改制第一年,太原市歌舞杂技团就创出了全年演出500余场的佳绩,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太原歌舞杂技团有限公司是山西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缩影。目前,山西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圆满完成:全省488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核销事业编制15000余个;120家出版发行单位,154家电影公司、电影院及电视剧制作中心全部完成转企改制任务;163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任务全部完成;11个市全部加入“一张网”,全省广电网络“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运营、统一管理”的格局基本形成。
文化体制改革的完成,给山西文化产业市场带来了活力。省出版传媒集团转企改制后,总收入由23亿元增加到68亿元;省演艺集团彻底摆脱“躺在政府怀抱的半瘫痪状态”,通过资本运作与大企业合作,“四面出击”开拓市场,去年演出达600多场;省影视集团全力建队伍、搭平台、打品牌,创造辉煌,实现梦想,当年生产影片12部,并有1部荣获华表奖;省广电传媒集团推出数字传媒、新媒体等4大板块,产值利润分别超过4亿元和4000万元……改制后,山西省属6大骨干文化企业集团收入突破80亿元,今年预计突破100亿元;全省近20家文化出口企业,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以上。
据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胡苏平介绍,为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山西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改革惠及百姓
在山西省孝义市新义街道贾家庄村的“农家书屋”,村民郭秋香坐在桌前,手捧着一本养殖类书籍津津有味地读着。图书管理员郭继梅介绍,“很多村民都迷上了农家书屋,养殖户、大棚种植户、学手艺的年轻人都爱来这里休闲或充电,大家亲切地称这为‘文化粮仓’。”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孝义市已高标准建成农家书屋379个,实现了“农家书屋”工程全覆盖。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胡苏平告诉记者,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向广大群众提供越来越多的精神文化产品。
如今,山西省体育中心、大剧院、图书馆、科技馆和太原美术馆、博物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全部建成,市、县、乡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建成博物馆、纪念馆131个,公共图书馆126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3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9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2.8万个,农家书屋2.1万个,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全面推进。山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已经建立,县县都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都有文化站,村村都有文化室的目标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资源变为产业
一条红腰带成就了一个走向全国的知名品牌。
3年前,曾经只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生产“红腰带”的一个个体小作坊,如今已经成长为在全国拥有350家连锁店,获得24项国家专利、24个注册商标,无形资产达到20亿元的大企业中国本命年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该公司将文化元素融入生活用品,以此提升产品文化附加值,先后开发红腰带、老布鞋、钱夹子、床上用品等18个系列、2000多种“本命年”文化产品。并与国内1300多个厂家签订联合加工协议,成为集自主创新创意、联合加工生产、加盟连锁销售为一体的新兴文化企业。
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了山西省的一道壮丽景观,全省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文化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在许多地市,文化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011年晋中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85%,文化产业成为晋中市转型的支点;临汾正通过打造尧文化、晋国文化、丁村文化、移民文化等6大特色文化品牌,推进文化产业基础设施提升等10大文化工程,建设侯马新田晋国古都文化园区等15个文化产业园区,力争“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6%;在太原市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问天、创影等一批高科技民营文化企业虎虎生威……
针对内容丰富的文化资源,山西省统筹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山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25%以上,初步统计,去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近380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4%左右。
胡苏平说,到“十二五”末,山西文化产业增加值可突破1000亿元大关,占GDP的比重达到6%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