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12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农业保丰收
——湖北枣阳采访纪行
本报记者 韩 叙 魏劲松

枣阳市110万人口,山地有150万亩,多为岗地,老百姓说,“九十九岗头,劳人万古愁”。就是在这样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去年虽遭受严重旱灾,枣阳粮食总产量仍达130.09万吨,同比增长4.62%;今年夏粮产量达到69.5万吨,实现了九连增。

吴店镇树头村的水道金老汉种了60亩地,在他家地头,记者问:“您一个人怎能种得过来这么多地?”

“光靠一把锄头当然是不行了,现在有农机就可以了。”水老汉悠闲地抽一口烟。

水道金是个典型的农民,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土地,一辈子梦想能耕一大片田。伴随着土地集约利用,水老汉终于实现了梦想。“我们村里早就有农机合作社了。不过以前家里耕地少,什么农机都没法用。现在好了,这一大片麦田从播种到施肥再到收割都可以机械化操作了,我自己一个人就能打理全部60亩地。我俩儿子、一个闺女都到外地打工去了,这都是托了承包的福啊!”

“那您种的粮食愁卖不?”

“你知道啥是订单农业不?顺着门前这条路走不远,就有一家小麦加工公司。我家的麦子都卖给他们,收购价比市场价还高2分钱。我现在只想着增产增收,其他的不用想喽!”

想种田的水老汉不发愁,不种田的张秀英也高兴。家里只有一亩三分田的张秀英告诉记者,2009年树头村集体经济渐成规模,逐渐有了反哺农业的能力。村委会动员村民将自家的耕地以每亩每年1500元的标准“租”给村委会,再由村委会转包给本村种粮大户进行规模化耕种,村民自己则到村办企业当工人。张秀英便是这一致富路径的首批受益者。2009年末,她和丈夫就把家里的耕地交给村里,每年领取2000元左右的补贴。自己和丈夫在村办企业打工,一年光工资就有十几万。

“土地集约利用是我们枣阳城镇化建设最重要的抓手。它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既能保证农地农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解放了劳动力,让村民腾出手来打工致富、创业致富。”枣阳市副市长许红洲告诉记者,决不能放弃农业这一优势产业,要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来解决农村问题、农民问题。“我们打算努力培育更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争取形成由多个龙头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土地集约化利用已经为发展现代农业铺平了道路,能不能‘土里刨金’,就看企业的品牌效应和产品附加值了。”

枣阳市委书记陈东灵表示,依据枣阳实际,要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定位结合起来,坚持把农业作为壮大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着力在全产业链条上精耕细作,通过转方式、调结构,最终实现地方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共赢。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