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证券日前获得证监会批复,准予试点开展私募基金综合托管服务,消息一出,在业界引起波澜。
在招商证券获批之前,能够提供基金托管服务的只有18家商业银行。券商托管私募能否与银行一较高下?对券商业务有何影响?托管资金的安全性如何保障?
创新缘于市场需求
由于此前出现过托管资金被挪用的乱象,我国基金业1998年引入强制托管制度,基金托管人与基金管理人作为公募基金的共同受托人,履行相关法定受托职责。2004年11月,证监会与银监会联合颁布了《托管资格管理办法》,规定基金托管方必须为商业银行。虽然私募基金尚未被纳入法规监管范畴,但长期以来,私募基金也是沿用公募基金的法则,由银行托管其资产。
券商为何再次托管基金?“相对于银行,券商更加贴近资本市场,随着对冲基金、ETF等新基金的引入,未来私募对于交易结算、净值计算的要求更加复杂,而券商在相关领域较商业银行更熟悉。”招商证券市场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券商的优势主要在专业化方面。据介绍,招商证券此次试点的“私募基金综合托管服务”是依据与私募基金客户的合同约定,通过为其提供资产保管、净值计算、投资清算、投资监控、托管报告、全面信息服务、风险评估与管理、后台外包等形成的一项综合金融服务。
“与商业银行为公募基金、信托产品等提供的托管服务相比,券商私募托管服务内容还包括了估值服务、资金划付等。由此延伸的业务范围也很多,例如抵押品管理等更多增值功能服务。”该工作人员介绍说。
说到底,券商托管基金的出现是出于市场的需要。因为私募基金规模不一,设计灵活,投资范围较广,有些涉及最新出现的创新产品,而部分商业银行无法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桂浩明表示,“托管本身就是券商的一个业务,这样可以让业务运行更为顺畅”。
有助券商业绩提升
托管私募对券商业务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分析人士指出,私募基金的资产规模虽然不大,但在二级市场上操作频繁,对券商的业务创新和业绩的提升都会有所帮助。
一方面,券商独立托管、监察、审核的能力受到重大考验,券商有望趁机提升自身托管能力、营运质量;另一方面,私募资金纳入券商领域,券商业务将更加多元化,相关咨询、审核、维护等衍生业务有望出现。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类似的创新将利于证券行业未来的发展。
此次尝试也是券商业务转型的一种探索。今年以来,大部分券商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尤其是传统经纪业务收入缩水严重,业内关于券商业务创新的呼声一直不断。中国证监会此前下发的《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也明确提出,鼓励证券公司开展资产托管、结算、代理等业务,为专业投资机构提供后台管理增值服务。创新托管体系,探索建立二级托管并存模式,提升证券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中介服务地位。
“券商托管私募有助于券商改变当前单一化的业务格局,”赵锡军表示,“核心问题在于保障资产安全,券商要做到理清职责,真正方便客户需求。”
资金安全有待考验
与银行托管相比,券商托管虽在资金来源、使用、增值审核等方面有很大优势,不过安全性、透明度却无法与银行托管相提并论。国盛证券研究所所长周明剑认为,从资金安全性方面考虑,还是银行的信用度更高些,这也是过去一直要求券商将客户资金交由银行托管的主要原因。
关于安全性方面,招商证券有关部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已经在客户资产安全保障机制、业务运作保障体系、技术系统、结算托管经验等方面为综合托管服务进行了充分准备。
东方证券首席分析师邵宇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券商托管在制度和技术上都是有防火墙设计的,风险可控”。
虽然近几年监管层加强了对券商行为的规范和整顿,券商的合规程度大为提高,但也有一些市场人士对券商托管表示了担忧。“由于此前出现过托管资金被挪用的事件,所以很多人还是心存疑虑,从以往的经验来看,还是银行的信用度最高,资产由其托管最安全。”一位私募人士对记者表示。
此次招商证券尝试托管私募是一次业务的创新,至于这个试点能否运行顺利,最后全面推开,各方仍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