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信息时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鼠标点出大诚信
王薇薇

“双十一”过去快一个月了,对于这次大促销的种种质疑声一直不断。在无法眼见为实、亲自体验的网络购物环境中,诚信决定着电商的生死存亡。在电子商务正在快速普及的当下,监管不及时到位,忽视违规行为的处理,平台电商将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亡羊补牢,还是在洞小的时候补上比较好。

“双十一”一天之内创造出惊人销售额,不得不说电商创造了一场网络消费的盛宴。但是在激情与狂欢过后,从抢购热情中冷静下来的消费者,发现电商的这场大促销中“猫腻”不少。

一个月过去了,感慨过电商激发出的强大网络购买力之后,对于这次大促销的种种质疑声接踵而至。网络拥堵严重,下单难付款难,让许多熬夜网购的消费者“心有余悸”;传闻有专业秒杀工具出现,获取极优惠产品的难度大,消费者深感上当;不少礼券、代金券限制多,有引诱消费者过度消费之嫌;电商先涨价后降价而致价格虚高,或者虽然低价但屡屡缺货;在“双十一”到来之前,消费者手机普遍遭到促销短信的轮番“轰炸”,让许多人不堪其扰。

抢购过程中的种种不快和让人感觉上当的猫腻,促使很多消费者提出希望相关部门管一下。笔者认为这些猫腻还真得一分为二来看。先提价再打折或者赠送诸多限制的礼券,这些都是商家惯用的促销手段,不是只在网络销售上出现,说到底就是“买的不如卖的精”。表面上看,“双十一”是一场电商的价格战,消费者求实惠,电商搏市场占有率和品牌认可。但实际上,电商恰恰可以利用消费者图便宜、跟风等心理,让消费者觉得打折品一定就是便宜商品。这是电商们的手段,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心理战,冷静、理性,事前多做比价,看看是否真实惠,这可能是消费者避免“上当”的更有效办法。

但是电商的手段也不要玩过头。在这次促销中,不少商家优惠力度较大的产品在进入活动时间的瞬间,就变为商品下架无法下单购买,只留下略有优惠或没什么优惠的产品;还有消费者质疑平台类电商员工有参与秒杀的情况,等等。类似这样的质疑声,就不再是简单的促销手段了。在无法眼见为实、亲自体验的网络购物环境中,诚信决定着电商的生死存亡。临时下架、员工参与秒杀等等行为,都是在挑战网络购物的公平底线,直接威胁到消费者对电商的信任。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在电子商务正在快速普及的当下,监管不及时到位,忽视违规行为的处理,平台电商将失去消费者的信任,这种信任可以是对平台电商品牌的信任,也可能是初识网络消费的“网购新人”的信任。亡羊补牢,还是在洞小的时候补上比较好,在规则和市场形成的初期,拾遗补缺的成本还是比较低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