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银行再融资需平衡多方利益
——“关注银行发债热潮”述评之二
殷 楠

临近年末,银行再融资潮又开始涌动,多家银行已经或即将发行高达数千亿元的次级债,这在市场上引起了较大反响。从2010年银行再融资第一轮热潮的展开,到如今银行次级债发行的接踵而至,银行业每轮再融资潮总会备受市场关注。银行再融资行为涉及监管压力、自身业务发展、股东利益、社会反响等方方面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银行机构兼顾与平衡多方利益。

纵观前两年的再融资潮,银行机构多选择可转债、定向增发和配股等方式,这些方式虽然会增加银行的资本金,却又或多或少都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就配股而言,老股东若不参与,其股权会被稀释,参与则又意味着要追加投资;定向增发难免伤害老股东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打击他们的投资信心;银行可转债同样也会稀释股东股权。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早前银行再融资公告的发布会对股市产生一定的冲击。

相较前两年银行多选用的再融资方式,在银行今年的再融资潮中,债券的发行成为受青睐的渠道之一。有业内专家认为,如果银行仍像以往那样集中于股票市场融资,股市或较现在更加低迷。今年银行再融资方式的转变,主要是出于降低对股市冲击的考量,因此,更多的银行愿意选择用次级债等债券的方式和发行H股的方式进行再融资,以此为市场减压。

即使不是通过发行次级债的方式融资,监管部门和银行机构也会选择现阶段对市场冲击小的融资方式。最新消息显示,历经7个多月的等待,兴业银行非公开定向增发融资方案日前获得中国证监会发审委通过。对于此次再融资,兴业银行方面表示,在融资方式的选择上,公开增发、配股、可转债等都需要现有投资者掏钱,只有定向增发不需要向市场“抽血”。

根据早前的公告,兴业银行拟向人保集团等5家投资者定向增发股票,募集资金约240亿元。据记者观察,新投资者的加入不会对现有董事会结构造成改变,因此,像2011年民生银行再融资所造成的新老股东之战应该不会再次上演。

2011年1月7日,民生银行公告称,为补充公司核心资本,拟在A股定向增发47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214.79亿元。这一实际上向7家公司定向增发的再融资方案,甫一公布就将民生银行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受到市场和中小股东等多方诟病后,民生银行无奈终止了原方案。最终,2011年5月4日,民生银行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和新增发行H股的再融资新方案获得了股东大会高票通过。可以说,正是市场的强烈反应,才使民生银行改变了最初的再融资方案,而此后修改的方案被认为更加顾及了全体股东特别是公众股东的利益。

随着巴塞尔协议III时代的到来,银行融资压力将会继续增大。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择何种再融资方式对银行最有利?在多种再融资方式中,哪种方式会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对于这两个问题,业内目前并没有统一的答案。不过,无论是配股、增发,还是A股可转债或发行H股,抑或今年被广泛采纳的次级债发行,银行再融资都不仅要考虑自身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要顾及股东利益、市场反应、社会舆论等多个方面。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再融资手段,才能做出最佳选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