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报记者 杨国民 黄晓芳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一重要论述强调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今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和方向,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到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战略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党中央对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高度重视。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首次提出要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强调我国已经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积极主动、全方位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党的十六大以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想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方面,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随后,党中央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多次作出明确部署。在2010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提出必须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强调调整经济结构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赢得国际经济竞争主动权的根本途径。

2010年底,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时首次提出,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2012年3月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此进行了细化,提出要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说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只有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才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抗风险能力,为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顺应了世界经济调整转型的要求。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国际市场需求受到抑制,世界经济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发展格局面临深度调整。这种全球性的经济格局调整和转型,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形成了巨大压力和倒逼机制,也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同时,世界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发达国家加快调整科技和产业发展战略,把绿色、低碳技术及其产业化作为突破口,如果我国不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就很难抓住机遇,也会拉大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最大新兴经济体和世界工业与制造业大国。同时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明显增强。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发展也付出了很大代价,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始终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日益显现,突出表现在内外需结构仍不合理、城乡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经济发展方式仍然粗放等方面。不调整经济结构就很难增强经济长期发展后劲,实现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高度,按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切实增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紧迫感和自觉性。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稳增长”的现实需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既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也是巩固当前经济企稳回暖势头,激发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国经济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但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需要面向现实和潜在的市场需求,挖掘需求潜力;需要调结构,抓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经济增速放缓正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要抓住这个机会推动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总体布局,这也要求我国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第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我国人口多,幅员广,扩大内需有很大的潜力。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也是调整经济结构的首要任务。近几年,在国家扩大内需战略的带动下,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今后只有继续立足扩大内需,才能使我们的发展立于不败之地,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无论是从应对当前挑战还是从长远发展来看,都必须把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居民消费不足与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相关,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偏低,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将有助于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使人们有钱消费。报告同时提出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将使人们更敢于消费。在扩大消费的同时,要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加大投入,保持投资的合理增长。

第二,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要给不同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企业有信心持之以恒发展实体经济。

调整产业结构最重要的是面向市场需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消费结构变动升级的阶段,要求产业结构及时适应消费需求的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是我国的新兴产业,强化需求导向有助于推动产业健康发展,防止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扩大内需的最大产业潜力在服务业。目前我国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所上升,但仍然相对较低。为此,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科研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健身、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扶持中小型服务企业发展。报告提出,要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这对于我国把握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动向,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几年中西部地区虽然在投资规模、经济增长速度等方面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地区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与东部地区还存在很大差距。解决好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是使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

必须认真落实西部大开发新10年的政策措施,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加快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通过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有序集聚人口,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需求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同时强化政策扶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资金投入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

第四,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来看,工业化必然带来城镇化,城镇化又将推动消费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最大的内需在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镇化。

目前我国农民工总量约2.4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约1.5亿人,这些外出农民工虽然常住城镇,但在公共服务等方面还没有完全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待遇。因此,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同时,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作为重点,使之形成并发挥集聚和规模效应。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保证。我们相信,只要坚定信心、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就一定能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