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培育工业新优势 注入发展新动力

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跃升。工业的强劲增长,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还是初步的,我们绝不能因此而自满,必须为其注入发展新动力,培育工业新优势。

本期“经济日报 中央电视台联席评论”关注话题——培育工业新优势 注入发展新动力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20.5%。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仍不明朗的背景下,我国工业企业利润增速的大幅跃升,不仅表明稳增长措施成效显现,而且将对年内经济走势带来积极变化。

工业的强劲增长,对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由现阶段我国经济结构特征所决定的。伴随近10年来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我国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的比重持续下降,目前仅占10%左右,而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构成中依然保持着40%以上的份额,几乎与第三产业平分秋色。因此,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对缓解我国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将产生积极影响。尤其是最近几个月,工业企业逐渐消化去年以较高价格购进的原材料库存,转而以今年较低价格购入的原材料投入生产之后,成本与利润此消彼长,效果立见。在利润率明显上升的作用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改前9个月利润增速同比下降的被动局面,年内首度实现正增长。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出现的这一可喜变化,旋即引起海外媒体及专家广泛关注,认为“随着更多政府支持项目的启动,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长还是初步的,我们绝不能因此而自满,更不能沿着传统增长方式盲目“扩大战果”。因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夯实工业持续增长的基础,进一步提升工业企业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依然是我们亟待破解的难题。从国际看,跨国公司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推动全球化生产和组织模式创新,通过核心技术和专业服务,始终牢牢占据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与此同时,一些后起的发展中国家正以更加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成本,挤压我国具有传统优势的制造业发展空间,从而对我国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构成双重外部压力。从国内看,尽管我国工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但工业发展方式仍较为粗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等等。在新兴的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我国产业规模小,产业组织结构散,技术创新能力弱,高档和特种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机器人等高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尚不足5%,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骨干企业,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有鉴于此,着力解决我国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缩小与发达国家工业化水平的差距,避开与后起的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进行低成本竞争,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我国工业发展新优势,已显得迫在眉睫。

培育工业新优势,必须为其注入发展新动力。当务之急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相关决策部署,通过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市场和政府的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夯实我国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首先,要及时抓住当前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提升的有利时机,逐步健全我国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各类要素市场,不断拓展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推动这项工作,需要通过强化市场需求导向,激发企业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在动力,加快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使我国工业企业逐渐摆脱对廉价劳动力的过度依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面对发展中国家,我国工业要加快形成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优势;面对发达国家,我国工业要在继续保持人力资源成本比较优势同时,逐渐缩小技术创新差距。

其二,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抓紧淘汰落后产能,减少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继续降低一般加工工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着力提高规模经济行业产业集中度,按照资源分布调整产业空间布局,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巩固工业增长的基础。

其三,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我国工业生产方式变革,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不断增强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努力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环境友好、惠及民生、内生增长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我国工业才能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中长期保持发展后劲。

(本文执笔:吕立勤)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