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保障经办管理体制,建立更加便民快捷的服务体系。图为河北临西县后尚庄村,新农保代办人员正为前来领取养老金的群众办理业务。该县依托县乡社保服务平台,将养老保险业务办理延伸到了乡村,实现了农民领养老金不出村。 本报记者 赵 晶摄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推动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连日来,本报编辑部收到许多读者来信。来信普遍认为,十八大报告描绘的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美好愿景令人欣喜,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部署,明确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力度,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这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

百姓幸福不幸福,要看钱袋子鼓不鼓。十年来,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农民收入增长较快,最近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还出现了缩小的势头。但是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民收入依然较低。怎样确保到2020年农民收入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笔者建议:一是建成农产品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有效防止谷(菜)贱伤农,提高农民种粮(菜)积极性,保证农民收入稳定提高。目前粮食的最低收购机制已经建成,建议可适当扩大最低收购价的品种,既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又可有效稳定小品种粮食的市场。此外,还应尽快建立多品种的蔬菜最低收购机制。按照粮食保护价的做法,政府支持和鼓励企业建立符合蔬菜储备的仓储设施,在蔬菜旺季按一定价格收购储藏,淡季适时出售,提高菜农种菜积极性,稳定蔬菜市场价格。

二是未来要继续保持农民快速增收,仍然需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并让这些渠道高效发挥作用,特别要提高农民在农村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增加财产性收入。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发挥组织效率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加强农民工培训,发挥技能工资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泌阳县支行 席富强)

盼病人就医更方便

十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广发展,让我国农民开始告别“小病拖、大病扛”的历史。城镇居民医保的全面推开,重点解决了老人和儿童、大学生以及流动人口的参保问题。

按照十八大精神的要求,未来城乡医保将实现“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和可持续性”。对此,笔者的理解是,“全覆盖”是指实现国民在医保上的普惠。现在干部医保和农民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还有一定的差距,诸如用药和报销比例,相信这方面将在今后得到解决。

“保基本”,是指人人都能享受最基本的医疗服务。近几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正逐年提高,但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仍然连最基本的医疗诊查都得不到保障,还需要国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多层次”,是指由于地区经济差异,国内的医疗技术水平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希望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医疗资源的布点更加合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从而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此外,城乡医保的“可持续性”也要提高。应加快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尽快实现医保全省一卡通,进而能够实现全国一卡通,将医保职工卡、居民卡和新农合等整合起来,让病人看病更方便。

(河北省卢龙县委宣传部 孟凡栋)

增强社保体系的公平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增强公平性”不仅是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也是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重要期待。

近十年来,我国社保体系建设迅速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但保障水平还有待提高,保障的公平性还有欠缺,还存在统筹层次不高、转移接续不畅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缩小城乡差异,实现“机会公平”。相比农村居民,城镇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项目更多、覆盖面更大,社会保障的标准和层次也更高。因此,在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的同时,应通过更加合理的制度设计,缩小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

其次,要消除群体差异,实现“实质公平”。在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基础上,消除群体差异,使社会保障制度从形式普惠走向“实质公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如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应弥合城乡待遇差异,实现企业与事业单位双轨制“并轨”。

最后,要建立监管机制,实现“制度公平”。一方面要健全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张榜公示和民主监督等审核审批程序,使低保制度不断规范化;另一方面,要加大对低保资金的监管审计和跟踪问效,真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和透明,使有限的资金用到最困难、最需要的人群身上。

(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委宣传部 张成利)

多方合力实现“老有所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笔者认为,这些论述回应了百姓对解决子女上学、看病、养老等问题的期盼,彰显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民的决心。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何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是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解民生之忧的大问题。就目前而言,各地距十八大报告所提出的“老有所养”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要实现“老有所养”,首先,需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既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加快探索构建长期照顾护理保障制度,还要通过多种方式,为养老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提供强大金融支持。

其次,加快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在有效加大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努力调动社会力量,构建老年人自我服务和家庭养老服务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主干、院舍养老服务为支撑、邻里服务和志愿服务为补充的老龄服务体系。

再次,作为子女应多给老年人亲情和温暖。孝敬老人不仅仅是让他们吃好穿好,子女和晚辈应更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让老人感受到天伦之乐,有事多与老人交流和沟通,让老人有被需要感和重视感,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标。

(安徽省颍上县交通运输局 朱 波)

提高收入改善民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从教育、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健康水平、社会管理等六方面进行了高度概括,为改善民生描绘了一幅宏伟蓝图,激起了民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笔者认为,改善民生问题的关键是“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首先,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提高城镇和农村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才能真正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其次,增加居民收入,才能推动中国社会结构逐步由“金字塔形”向“橄榄形”转型,充分展现中国社会巨大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再次,增加居民收入,才能藏富于民,增强民众参与社会创新管理的积极性和热情,最终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和就业水平提高。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侧重点在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一是侧重提高城镇和广大农村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这部分人收入水平提高了,我国社会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而提高收入的主要途径是扩大就业渠道,提高城镇居民就业率;同时建立农副产品收购价格长效保护机制,提高农村居民实际收入。二是侧重完善税收机制改革,加快实现社会公平税负,真正发挥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三是侧重于收入分配机制改革,加快社会工资分配改革方案推进速度,发挥好工资分配改革在调节社会收入差距中的作用。四是侧重完善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大幅增加社会求助基金,及时实施对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帮扶,让每个公民公平享有社会发展成果和尊严,体现社会文明进步。

(湖南省怀化市银行监管分局 莫开伟)

十八大特刊亮点纷呈

近日,笔者在浏览报纸对党的十八大宣传报道时发现,经济日报“十八大特刊”图文并茂、亮点纷呈,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首先,版面美。“十八大特刊”设计精美,让人印象深刻。比如:“十八大感言”、“热点面对面”、“十八大特稿”、“来自基层”、“长镜头”等栏目都让读者倍感亲切。同时,版面内容丰富,每天多达6至10个版面,好版面多、好文章多、好图片多、关注热点的好报道多。

其次,图片精。“十八大特刊”的许多图片都十分精彩。比如:《我要帮助更多人》、《热烈交流》、《一生一世跟党走》、《我将一生铭记》等图片构图精巧,视觉冲击力强。

第三,内容活。“十八大特刊”的文章鲜活有味,内容广泛,涉及面广。特别是深入基层的报道,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文章内容精深耐看,让人读后受益匪浅。

第四,标题新。“十八大特刊”的许多文章标题都特别新颖,可谓标新立异,别出心裁。例如:《“四化”同步惠“三农”》、《“三个自信”底气足》、《“山水泉城”现青山绿水》、《“石窝窝”成了“聚宝盆”》、《做好“绿色加减法”》等标题都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编辑的用心。

(山东济南市长清区武家庄党工委 马洪利)

农村的明天更美好

经济日报推出的“欢庆党的十八大特刊”,快捷、及时、准确地向读者传达党的十八大精神,报道的内容有特点、有特色,引人入胜,读来让人欢欣鼓舞、信心倍增。

作为一名深处乡镇基层的读者,我对十八大特刊报道中的农业、农村、农民以及农业产业发展的内容格外关注,因为我深深感受到党的好政策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就拿我们镇来说,近年来乡亲们从沉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改变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每到收获季节,田地里再也看不到“黄金铺地老少弯腰”的情景,听到的只有拖拉机、收割机的轰鸣声;农闲时节,农民们或到本乡镇的纺织厂、食品厂当工人,或搞起家庭刺绣、手工艺品制作等副业;在物质富裕的同时,全镇35个村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12个村建起了文化大院,为村里的老百姓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不仅如此,国家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吃药住院有合作医疗,基本药物还实行了零差价……老百姓的生活真是越过越红火。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把美好的前景更加生动具体地呈现在群众面前,让我们的目标更加明确,生活更有奔头,相信我们农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山东沾化县黄升镇政府 张 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