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田间稻香蟹肥 农户丰产增收
本报记者 周 琳

从种养技术到经营理念,一种全新的稻蟹种养模式走入辽宁、宁夏的寻常农户家。这种模式被称为“1+1=5”,即“水稻+水产=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也被称为“盘山模式”。

这种稻蟹种养新模式以“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为特点,使水稻与河蟹形成一个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提高了种养综合效益。

科学种养 技术先行

在辽宁省盘山县的稻田里,记者见到了两名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博士生,他们已经在当地生活了5个多月,对稻蟹种养模式进行观察和研究。2007年,他们的导师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物学院教授王武,就是在这里总结出了稻蟹种养的“盘山模式”。

稻田养蟹并不是个新鲜事。但以“大垄双行、早放精养、种养结合、稻蟹双赢”为特色的“盘山模式”,与传统种养方法截然不同。

水稻所需的肥料和农药会对河蟹造成危害,因此,传统的稻蟹种养产量低,河蟹的个头小,一般每只在65到70克,且易有病虫害,导致水稻与河蟹的产出难以兼顾。

上海海洋大学和盘山县渔业局的专家们用一个“早”字化解了这个矛盾。首先,改变传统水稻施肥频繁的做法,而是施底肥、一次足,土壤深施,这样,水中的氨氮含量减少,能够保障河蟹的安全;其次,打药早,使用内吸式农药,使水稻从插秧到分蘖期间免受虫害威胁,同时不会对河蟹造成危害。

如何使水稻与河蟹质量兼顾?盘山人琢磨出“大垄双行”的办法。“大垄双行”是将水稻种植改常规模式9寸行距为6寸与12寸行距间隔,宽窄行搭配,田里能够留出足够宽行,空间大、通风好、光照足,宽窄行都能得到氧气。同时,河蟹有了足够的生存空间,也就有了长大个的可能。

幼蟹在稻田旁边的暂养池生长到一定程度才被放入稻田。在位于盘山县的中国北方稻蟹种养新技术研发中心示范基地里,记者看到,稻田的边缘种植了1米宽的水稻带,水稻带与位于田地中央的水稻隔了一条水渠。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条水渠叫做环沟,呈倒梯形,上宽60公分,下宽40公分,高30公分。在炎热的夏日,环沟是河蟹避暑的好去处,而且方便河蟹上下。

利用环沟边的边行优势密插和插双穴,弥补环沟工程占地减少的穴数,实现了水稻“一行不少、一穴不缺”。环沟的存在使得水稻有三面通风,“边际效应”让水稻不但不减产,每亩还可以增产5%到17%。

目前,盘山县有水田62万亩,其中稻田养蟹已经发展到了42万亩,成为北方最大的河蟹交易市场。“盘山模式”可实现养蟹稻田水稻产量650公斤,亩产值1950元,亩利润1100元;河蟹产量30公斤,亩产值1800元,亩利润1050元;埝埂大豆亩产量18公斤,亩产值65元,亩利润50元。稻、蟹、豆种养综合效益合计2200元。与传统养殖模式相比,水稻亩增产8%,河蟹亩增产20%。

如今,“盘山模式”已经进入到推广的第5年,北至黑龙江佳木斯,西至宁夏、新疆,南至河南兰考,稻田养蟹的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正传播开来。

引进提升 因地制宜

2009年开始,宁夏引进了“盘山模式”,开始实验推广稻田养蟹。宁夏与辽宁气候条件相似,但宁夏的水源条件好,早春回暖快,开冰比辽宁早20天左右。因此,宁夏的螃蟹生产期长,更容易出大蟹。

宁夏共有稻田120万亩,集中在引黄灌区的12个市县,其中10%开展了稻田养蟹。宁夏人均耕地面积较多,从推广时就实施了规模化策略。自治区政府对200亩以上的稻田给予补贴,动员种粮大户参与,同时地方政府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补贴。目前,宁夏所有的稻田养蟹基地都在100亩以上。除稻田养蟹之外,部分地区还发展了稻田养鱼、养鸭、养泥鳅等多样化经营。

位于宁夏贺兰县金贵镇的通昌村有机水稻生产单元基地就是一个大型基地。这里稻蟹种养面积达到1.1万亩。贺兰县金品稻麦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金平,是这个生产基地的管理者。

“每200亩划成一片,让农户来管理,每亩地我们付260元的管理费和600元的流转费。另外,在基地打零工的农民每天还有80元到100元的收入。”杨金平说,他们现在种的水稻是按有机稻的标准来种植的,但要经过3年的检验才能通过认证。目前价格为每斤3元,通过认证之后每斤能达到30元。

总结推广 转型升级

蟹田稻和稻田蟹以质量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普通的水稻和河蟹相比,其优势在哪儿?

“从水稻品种上讲,宁夏稻蟹种养主推的是宁粳43号。”宁夏水产技术推广站办公室主任张朝阳介绍,新模式让水稻与河蟹形成一个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河蟹既能清除田间杂草,预防水稻虫害,粪便又能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稻田是浅水环境,补水频繁,较池塘等深水环境水质更好,产出的河蟹品质较优。

贺兰县的稻田是引黄河水直接灌溉,水面上能看到漂着不少青苔,表示水质较好。张朝阳说,实验表明,稻蟹种养模式中有机水稻的产量比常规模式提升了3%。“产量提高不多并不是受河蟹影响,而是按照有机水稻的标准不施化肥所致。并且,现在农民对新模式还缺乏经验,技术到位率有区别。”

“传统的稻田耕作方式面临农业面源污染的挑战,而有机稻维持产量实际上是促进土地可持续发展。”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可心如此解释。

稻蟹综合种养,联结种植业和养殖业,也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自“盘山模式”推广以来,盘山农户几乎都是以合作社的形式在生产经营。

养蟹大户孙秀玲是新模式的受益者之一。“我成立的秀玲合作社已有100多户社员,推广新模式后,河蟹的产量与质量均有提升,销量也每年增加。”孙秀玲自豪地说。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