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吉林通化——
山川披绿 林兴民富
本报记者 吉蕾蕾

“退耕还林前,全家40多亩地全种玉米,很辛苦,一年的纯收入才1万多元。而现在,我们家年收入能超过6万元。”吉林省通化县二密镇干沟村村民孙秀娟高兴地告诉记者,2003年,她家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将22亩坡田转为林地,剩下20多亩良田种大豆等农作物。

退耕还林后,地少了,孙秀娟的丈夫在外务工,现在年收入4万多元,她在家开了个理发店,年收入1.6万元,全家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拿着自家的林权证,孙秀娟说:“退耕还林前的坡田坡度大,地薄肥力不足,每逢下雨,常常跑肥,粮食产量上不去。退耕还林之后,我们种植了落叶松、红松,每年享受国家的退耕还林直补,前8年每亩每年补贴156元,后8年每亩90元。前几年,22亩林地一年光补贴就有3400多元。将来树木成材了,收入会更多。”

二密镇林业站站长杨玉洪告诉记者,部分耕地转化为林地,减少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他们逐步向养殖牛羊和种植经济作物转变。现在,依靠多种经营致富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搞养殖,有的外出务工,有的跑运输。

通化县实施退耕还林栽下的树苗经过近10年管护,长势喜人。十几万亩生态、经济兼用型幼林,让人们对未来充满期待。“我们退耕还林中栽下的全部为乔木生态林,将来林木效益巨大。”通化县林业局局长刘春葆说,预计到林木主伐期可产生经济效益14.36亿元。

通化县当年种下的幼苗已经成长为幼林,刘春葆告诉记者,通过对20度以上坡耕地退耕还林后,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重要区域的配套造林则促进了植被的自然恢复,改善了生态环境。

据了解,吉林省退耕还林总量达1519万亩,覆盖了8488个村,涉及农户26.9万户,惠农91.7万人。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吉林省适时调整重点,把精力向退耕还林的后续保障上转移。吉林省林业厅造林绿化处处长尹善普告诉记者,近5年来,国家下达退耕还林巩固成果投资13.84亿元,有力推动了基本口粮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和后续产业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