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要抓住机遇,明确方向,突出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高起点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体现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根本要求。同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也是我国适应国际形势、抢抓发展机遇的客观要求。
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集聚区加快布局,宏观发展环境积极改善,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从实施情况看,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比如,无序发展,一些地方热衷于铺摊子,重复投入、重复建设;缺乏核心技术,许多领域还处于起步和跟踪模仿外国技术阶段;条块分割,科技资源分散,产学研脱节。具体到一些领域或产品,则存在着技术路线、发展方向还不很清楚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破解。
因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抓好实现重点领域突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市场需求等重点工作的落实。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以“全国一盘棋”的思路进行科学布局。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结合产业基础、自然资源、科技实力、人文环境、发展优势等,加强科学布局,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任何地方、任何企业都能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使有条件的企业成为创新的源头,使优势企业向优势区域集聚,形成产业集群。新事物的发展本身就存在困难,用好用足天然条件,促进优势地区先发展,能够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得又好又快。要加强跨部门、跨领域的统筹规划,配套发展,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在国家总体战略目标下统筹规划,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要加强相关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各环节配套、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相关标准、制度和政策的统筹规划。
二是着力实现重点领域突破。要在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协调推进的同时,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进行重点突破,加快形成竞争优势。一方面,要聚焦重点方向,找准突破口,结合产业特点与技术成熟度,抓好关键环节的突破。另一方面,要适应需求变化,动态调整重点方向。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是基于技术的最新进展和社会的重大需求而确定的,从长期看,随着需求的升级、技术的演进、产业的发展及竞争态势的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领域还可做出适时调整。
三是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核心引领作用,结合实施产业发展规划,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发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专项等的重要作用,超前部署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鼓励企业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化平台并形成产业链重点环节的工程化、系统集成技术能力,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以规模化发展为目标,统筹技术开发、工程化、标准制定、市场应用等创新环节,实施若干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推进高校、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支持实施创新成果产业化。
四是着力培育市场需求。要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市场,规范市场秩序,为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创造公平、良好的环境。一要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坚持以应用促发展,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缓解环境资源制约等紧迫需求,选择处于产业化初期、社会效益显著、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大技术和产品,统筹衔接现有试验示范工程,组织实施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引导消费模式转变,培育市场,拉动产业发展。二要支持市场拓展和商业模式创新,在物联网、节能环保服务、新能源应用、信息服务、新能源汽车推广等领域支持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同时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现代废旧商品回收利用等新型商业模式。三要完善标准体系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建立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和重要产品技术标准体系,优化市场准入的审批管理程序。
五是着力深化国际合作。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推进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更好地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智力资源,共同创造与分享创新成果。要支持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产品、技术、服务开拓国际市场,支持我国企业培育国际化品牌,促进企业更积极地开展国际化经营,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合作。要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发展新格局。
(作者单位:湖南大学)